杨坚越说越气,随即下诏:“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
从此,皇帝对太子有了心结。杨坚有心提防杨勇,就找了一个藉口,把杨勇的亲家翁齐国公高颎免了官。原来,高颎的第三子高表仁娶了杨勇的长女。杨坚为免高颎协助太子篡位,宁可赶走这名开国功臣。
此外,自古任何皇帝对太子都会有所忌惮,而会培植太子以外的势力予以抗衡,来预防太子急于上位。对杨坚而言,山东士族与次子杨广经营江南所得人脉,就是可以压抑太子、制衡关陇贵族的力量,有利于确保皇位稳固。因此,杨坚提拔杨广一直不遗余力,只是料想不到,杨广越做越大,不但稳住了江南,也结交了山东士族。
杨坚需要新兴的山东士族来帮他压制关陇贵族,以提高皇权。于是,起初只是用来牵制杨勇的杨广,逐渐变成了杨坚最倚重的儿子。当杨广在朝野所获的支持超越了杨勇,杨坚即使并不想换太子,也必须加以考虑,更何况,他对杨勇已有不满。除了冬至越礼事件令杨坚耿耿于怀以外,崇尚节俭的杨坚也经常为了杨勇喜爱奢华物品而不悦。
有一天,杨勇穿上了一件新铠甲,不但是来自蜀地的上好质料所缝制,而且刻缕着精美的花纹。杨坚看了,唯恐杨勇越来越奢侈浪费,就把杨勇教训了一顿,甚至夸大其辞说道:“你身为储君,若不上称天心,下不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
相对而言,杨广了解父皇主张节约,在父皇面前,绝对穿着最朴素的衣服。每当父皇、母后驾临杨广的晋王府,杨广也必定在事前做好准备,给父皇、母后看到的都是廉价布料制成的屏风、帐幕,还有断了弦也不修的乐器。
此外,杨广也懂得拉拢父皇信任的朝臣,尤其是越国公杨素。杨广透过亲家翁宇文述与杨素之弟杨约的交情,赢得了杨素的支持。
杨坚不知杨素与杨广有私交,指派杨素考察太子的行为。杨素不断毁谤杨勇,使得杨坚越来越猜忌杨勇,而把东宫侍卫都换成了老弱兵卒,凡是健壮的侍卫都调到了皇宫这边来服务。
杨勇发觉不妙,听说有个名叫王辅贤的术士能占卜吉凶,就召来请教。结果,王辅贤论断道:“有白虹贯穿东宫前门,又有太白星偷袭月亮,都是显示皇太子将会退废的天象。”他建议用铜铁制造傀儡兵卒,又在后院之内加盖一个简陋的庶人村,让太子常常睡在其中,使用布衣草褥,藉以消灾挡祸。
心思单纯的杨勇意料不到,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因为杨广已经买通了他身边的侍臣姬威。任何外人的谗言,都比不上家仆的告发那样令人不得不信。
姬威贪图富贵,不惜出卖主子。他在皇帝问话时,依照事先拟好的谎言说道:“太子爷平常闲聊,说过以前汉武帝要兴筑上林苑,被东方朔谏阻,还赐东方朔黄金百斤,未免有些可笑,并说他才没有黄金赐给这种人。倘若有人进谏,正好斩杀,只要杀一百多人,谏言自然永远停止了。太子爷还说,仆射以下的,他会杀戮一两人,使大臣都知道轻慢他会招致杀身之祸。”
既然杨坚一向嫌杨勇奢侈,对这番话难免容易信以为真,就认为杨勇会是个杀谏臣的昏君。
姬威取得了杨坚的信任,又挑拨离间说道:“太子爷常常抱怨皇上怪他庶子多。他说高纬、陈叔宝那些亡国之君又不是庶子!庶子多又有何妨?”
杨坚一听,心想原来这个逆子竟敢对父皇心怀怨怼!他未免更加不痛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