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看我一眼,轻轻摇了摇手,慕容承会意,蹑手蹑脚想要离开,却被我拦住,“拿来。”
慕容承明白我要的是圣旨,一愣,手立刻缩了回去,“万岁――”
“――”皇兄淡淡说,“给她,”便拿起一卷奏折低头看起来。
慕容承极不情愿地把圣旨递给我,这才退下去了。
我将圣旨捏在手中,并没有打开,轻轻走上前去。桌上砚台半开,墨迹已经干涸,我挽起袖子,取了墨锭,放入砚中加水,站在他身边慢慢研磨。
沉默,良久的沉默,似乎我研磨的不是墨,而是时光的骨骼。
“你――”他终于开口,视线却仍挂住手中的奏折,“――为何?”
“皇兄又是为何?”我停下手来,“这些将士的忠诚,您还不相信吗?他们出生入死抛家舍命,为的不过是我朝的胜利和太平。谢、王、廖,甄,每人指挥的大小战事不下百次,任凭敌方以财色相诱,谁又曾为所动?”
“你人在深宫,怎会知晓?莫非他们亲口告诉过你,自己是如何的刚节忠烈么?”他回过头来,目光炯然,口吻森森,“朕知你与军中诸将素来亲厚,却也不必为他们一力担保,若是哪个真的投敌叛国,难道逼朕治你一个包庇之罪?”
我一口气当时噎住,忍不住咳嗽起来。
他不语,却又推过自己的茶盏,“你身子不好,何必要费心理这些琐事。”
“是我自己愿意费心?”我气得反倒苦笑了,“若我不是公主,不是你的妹妹,南朝的成败你的得失,又与我何干!父皇曾说过,天下之本,在于民心。若寒了臣子的心,谁又来为你卖命?寒了天下百姓的心,谁又会听你号令?什么用人策略,什么为君之道,我都不懂得,也不想懂得,我知道的,不过是将心比心!皇兄,倘若今日易位而处,你是在前线厮杀的将领,家人被禁,你会更加感激圣上的苦心吗?更加忠于睿智的君主吗?”我停下来,稳一稳,缓和了语气,“皇兄,你的担心,玄鹤如何不明。如今两军对峙,眼看又到隆冬,拖延下去对我朝很是不利,自然是越早取胜越好,否则粮秣后继不足,叫北军觑了空,便尽失先机定成败势。况且此次上阵之军,乃是我国最精华的兵力,而领军之人,更是皇兄最器重的将领。若因预测不到的变故,果真有人倒戈,南朝便要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劫难。然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事既如此,不如索性赌一赌诸将对圣上的忠心。再退一步说,若他们能胜,不以家眷为质,也定能得胜,若他们果有异心,便以家眷为质,也无济于事,我说得可对,皇兄?”
他沉默了。
“玄鹤代他们谢过皇兄恩典!”我见他不语,知道有了转机,忙趁热打铁跪下去,起身极快地掀开一旁盘踞的庞大香炉,将圣旨丢了进去,书房里慢慢升腾起一股奇特的令人窒息的香气。
“你回去吧――”他按住额头,“再晚――便要起风了。”
“是,”我轻声答道,将砚台收拾好,转念一想,又忍不住开口,“皇兄,慕容承此人――”
他手一晃,止住我的话头,“朕心中有数。”
我不敢多言,无声地退了出去。
刚出便门,还未上轿,一阵狂风平地而起,裹着枯叶扑面而来。我不禁一晃,裹紧了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