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几年间,国家的皇帝从司马衷换成了司马炽,参与角逐的东海王司马越踩着其他人的尸体独掌大权,成为这场动乱的最后赢家。
光熙元年(306年)十一月,在东海王司马越的操纵之下,皇太弟司马炽登基为帝,次年改元“永嘉”。此时得意洋洋的司马越恐怕想不到,留给他自我的陶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永嘉”这个年号在后世的记载中,总会和亡国、国耻这些词汇紧密地联系在一次,后世能够表达同样意义的年号,似乎只有“靖康”了。
帝国的掘墓人已在磨刀霍霍:各地的留守皇室、将领已经实际割据,内迁的胡人尾大不掉,随时准备向帝国发难。
整个国家就像一只巨大的□□桶,只等一次致命的引爆。
孤母临终语前情
+新增收藏类别
不管怎样,始终在权力漩涡中心的司马邺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虽然贵为秦王,但年少的他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自然没有人去找他的麻烦;他的本生父亲司马晏在逃过一劫后,在司马伦败亡的当年(301年)就恢复了吴王爵位,但他才能并不出众,为人谨慎,虽然也曾多次参与朝政,但所幸都站在了胜利者的一边。
这段时间,虽然还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降临,但对年少司马邺来说,或许是他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日子——
在秦王府中,有皇室专门安排的老师悉心教导,他们学问精湛,而且古板严苛。作为帝国的诸侯,固然能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也同时担负着拱卫皇帝的重任,政务、军务这些都是必须精通的,每次授课司马邺都是战战兢兢、全神贯注的,唯恐受到老师的责罚。
皇室的教育之余,受益于幼小的年龄,司马邺被允许经常拜见自己名义的叔父叔母、实际上的父母司马晏夫妇,享受一家人的天伦之乐。私下无人时,他会直接喊司马晏夫妇阿爷、阿母,刚开始的时候,司马晏总是会忍不住纠正他,不该唤自己“阿爷”,后来也默认了他的称谓;荀氏听到“阿母”这个称谓则总是忍不住落泪。家人的陪伴,让他的童年并不孤单。
而更让他感到记忆深刻的,是在仆役的掩护下、他几次偷偷溜出王府的经历:街上来往的行人,欢呼雀跃的孩童,巡逻不息的甲士,这些都是王府高墙中不曾看过的。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邺已经八岁了。
这天他再次偷偷跑出王府,看到一个奇怪的人。
在他的记忆里,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殷循,殊不知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