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事刚平息,“外战”又来了。木森的龙凤胎也和静姝一同参加了高考而且分数双双进了重点线。特别是木泽的分数高出重点线50分有望去读北京的重点大学。木泽和卓茹学的都是理科,这一点也遂了父亲木森的心愿。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木泽的想法同样与父亲产生了严重分歧。木森建议儿子选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而且录取的希望非常大。但木泽偏偏选报的是首都农业大学的生物技术与农业现代化专业,这可是触碰了木森心中的“底线”。他坚决不同意儿子的选择。
木森对儿子说道:“我在农村住了大半辈子,到头来还不是进城谋出路。如今自己好不容易从农村逃离出来,有了条件供你们上大学。目的就是让你和妹妹将来都能在大城市就业安家。没想到你这么没出息,非要学什么农业现代化。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出路就是回农村。现在大家都从农村往出走你却往里钻,我真不明白你是怎么想的。农村有什么好?拜金主义盛行,家里要是没有个三四十万,儿子都别想娶媳妇。就你将来挣的那点工资,孩子上大学都供不起。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木森说的这些话也确实反映了当时在中国东北农村的一些现实。特别是国家免除农业税以后,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民从传统的土地耕种模式中解放出来,再加上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用工急剧增长,继而引发千万农民大军外出打工的热潮。一些农民开始在城市就业扎根,户口也变成了非农业从而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国家反补农业政策的落实让广大农民的土地收入有了保障,再加上外出打工的收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一些条件好的农民开始在城里买房买车,农忙时节开着车回村种地,等到颗粒归仓的时候再返城居住,已成为城乡之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由于“蝴蝶效应”,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农民,特别是有儿子的家庭即使借债也要在城里买楼房,因为不这样做儿子就娶不到媳妇。还有一些思想观念比较超前的农民为了让下一代有更好的发展,他们把孩子也送到了城里的学校寄读,即使花钱租房陪读也在所不辞。种种原因致使农村的一些地方出现了空壳村。农忙的时候,村里人声鼎沸络绎不绝,等到秋收以后整个村庄便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沉寂之中。
实际上,这当中最苦的莫过于像木森、木梓、文翰以及章一鸣等这些平凡的60后和70后们。他们出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和父母一样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甚至度过了十分艰苦的童年。等到他们长大以后要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时候,却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有的不愿意接受命运的主宰举家另谋出路;有的坚守田园,虽然过着与父辈们一样的生活,但在他们默默地奉献出宝贵的青春年华之时,依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终于让这些人尝到了生活的甜头。在他们终于有了一定的积蓄的时候,伴随着上学难、看病难,房价上涨过快等等这些改革阵痛的到来,他们依然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这代人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沧桑感和使命感,完全过着没有自我的生活。他们既要全力以赴,呕心沥血地培养下一代,又要不遗余力地赡养饱经沧桑的父母,即使花光了所有积蓄也在所不辞。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始终把自己内心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时代发展的脉搏相向而行。虽然他们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他们的梦想只是为了一家一人的幸福和安康,但水滴成河,奔流向海,千千万万的幸福家庭团结在一起所迸发出的家国情怀却在五千年文明灿烂的国运昌盛中再次绽放出了自尊、自强、自信的中国风采。这些平凡的人们是新中国诞生以来最勤奋的一代人!也是最值得铭记的一代人!我们应当向他们致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平凡的60后、70后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坚守,现在,他们的后代80后和90后们已经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前沿领域中担当了重任,有的已经成为大国重器的中坚力量。
虽然长期待在父亲身边,但从他选报的大学志愿来看,木泽并没有受到父亲木森思想的影响。别看他才十八岁,但他对自己未来事业的思考的确与众不同。他对父亲说道:“爸,我学的这个专业不一定就回农村就业。我喜欢大自然,愿意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水稻还获得了国家科技大奖。实在不行的话,我还可以在大学当老师照样从事科研工作。别的不说,就说我爷爷吧。想当年在咱们老家,我爷爷研究树种绿化可是出了名的,他还受到国家级领导人李达的接见。这些都是你讲给我听的。李达是中国□□第一届常委,他老人家可是殿堂级的名人。当时我听了爷爷的故事特别自豪,说不定将来我也能像爷爷一样给咱家争光。”
木泽越说越高兴,眼睛里似乎放出了异样的光芒。木森则是越听越生气。尤其看到儿子发光的眼神,更是气急败坏。还没等木泽说完,他上前就给了木泽一个嘴巴,打得儿子愣愣地看他好一会儿才说道:“爸,你干什么?有话好好说嘛,为什么打人啊?”
木森真的没想到,当年自己非常自豪地给儿子讲起父亲的往事竟然在儿子心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真是悔不当初啊!
他近似咆哮地说道:“木泽,我告诉你,凡是带农字的一律不许报。世界上只有一个袁隆平,你想成为袁隆平第二,我看你就别做美梦了。你爷爷当年受到李达接见那又能怎样?不是照样在家种地吗?有那么多好的专业你不报,偏偏整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长没长心?你表大爷家的儿子学的是软件开发,刚毕业就在省城找到了工作,一个月挣六千多元。你看看人家多现实,再看看你,真是无语。”
父亲不可理喻的样子,木泽觉得实在没有和父亲沟通的必要,再加上挨了父亲一个嘴巴更觉得委屈。他一气之下直接摔门走了。
木森气的直跳脚说道:“你就是去了天涯海角也不许你报这些破玩意。”
木泽的妈妈乔青说道:“有话好好说,发脾气就能解决问题啊?”木森仍然余怒未消:“你看看他的劲头,说起话来眼睛直冒白光,看着我就生气。不给他点厉害,他就不会重视我的意见。想当初我就是吃了没有听父母意见的亏啊!”木森说完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声。
乔青说道:“即使你说得对也不能打人啊,儿子都多大了,都长小胡子了,你还当他是小孩子啊。”
“不论他多大也是我的儿子,这个时候不管等以后你再想管都来不及了。”木森愤愤地说道。
“行行行,你管吧。现在儿子被你打跑了,能不能出啥事啊?”乔青担心地问道。
“能出什么事?吃饭的时候就回来了。儿子的品行咱知道。他不会做出格的事,你放心吧。”木森非常自信地说道。
一直到下午五点,马上要吃晚饭了木泽也没有回家。这下乔青可慌了。她问女儿卓茹知道不知道哥哥去了哪里?卓茹摇了摇头说,她一直在家没出去,并不知道木泽去了哪里。
实际上,木森也惦记着儿子,补习班的课结束之后马上返回家里。他刚一进屋,一只拖鞋就砸到了他身上。只见乔青哭着说道:“你不是说儿子能回来吗?这都一下午了都不见人影。我告诉你,儿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呜呜呜……”
木森的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了。他不是没有听说过,像木泽这代独生子女,有很多孩子的心里非常脆弱,一旦遇到点挫折和打击就会受不了。有的被父母管教的严一点儿就闹起离家出走甚至做出了一些极端的行为,造成了很多家庭悲剧。此时,他虽然心里有些没底儿,但还是故坐镇静地说道:“你别着急,不能有什么事。我现在就打电话。”
因为木森和卓茹在同一个班级,卓茹把平时和哥哥木泽非常不错的同学的电话都给了木森。木森先把和儿子同城居住的同学的电话都打遍了,但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是木泽没有和他们联系。他又把在其他地方居住的同学的电话也打了一遍,仍没有儿子的消息。这时,木森脸上的汗马上下来了。还有一地方没联系,就是姐姐木梓和父亲那里。他之所以没有先给她们打电话,特别是父亲哪里,是因为他怕惊着父亲。木泽可是父亲木一凡的心尖儿。木森太了解父亲了,如果父亲知道孙子出了什么差错,非出人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