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及此,阿箬蹦下石几,细细观察起四面的亭柱,当看到第三根时,她果然在亭柱中部偏上的位置,瞧见了一计脚印,这脚印不浅,很明显是猛力撞击留下的。脚印居中,分布上可谓不偏不倚,如此看来,留下这个脚印者的目的应当是亭柱斜对角的椽檩之间。
可是,亭梁太高,阿箬根本就够不着。
“这该如何是好?”她不禁犯了难。
正踌躇间,阿箬瞥见了容府的马车,她环视了一圈这不算结实的长亭,忽然计上心来。
她快步跑到马车跟前,然后将马车赶到了长亭之外,她将马车上配有的麻绳一头系在亭柱之上,另一头系在后梁柱之上。而后她长鞭一挥,驱使着马儿往前,马匹受了惊吓与鞭策,自然狂奔不止,很快,那麻绳便被拉直,再之后,便成了一场畜力与建筑之间的角力。
阿箬心中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她只得用尽全力驱打。
过了许久,正在阿箬以为毫无希望之际,那方才还受到桎梏的马匹,忽然快步跑了起来,很快,她便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倒塌之声。
“成了!”阿箬喜上眉梢,很快,她勒紧马缰,将马车赶回了长亭的残骸之处。
她拍了拍马脖子,以示安抚,但下一弹指,整个人便已飞奔至长亭的废墟之上。
她俯身搬开或捡起一块又一块残骸,那残骸堆里亦时不时飘起一阵又一阵灰尘,带着干燥冬日特有的气味。
阿箬被呛得不停咳嗽,眼睛亦是泪流不止,但很快,她就在锁定的位置内,找到了一个淋过乌漆的竹筒,这样的乌漆具有很好的防潮防虫效果,阿箬欣喜非常,她扯开筒盖,取出布帛,将其上内容大致浏览了一遍,几乎可以确定这就是魏朔隐藏的证据。
忙活半晌,还费了一座长亭,但总算是找到了证据,阿箬一边想着究竟应该让司马笠来重建长亭,还是应该把帐记在离忧头上,一边又将竹筒整理好,塞进了怀中。
然而,就在她正欲转身之际,一柄寒光森然的大刀,便架在了她的脖颈之上。
随后,一个略带阴鸷的男声传来,“把东西交出来。”
阿箬不敢轻举妄动,心头却一直在思索,这些人究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第218章 丧失逃跑的机会
阿箬眼皮一抬,这才想起,方才来时,就见这长亭周围长满了高大的枯树,这些人多半是从帝都起便尾随自己到此,而后一直藏匿于枯树之侧。想及此,她不禁有些埋怨自己的粗心,方才只顾着找证据,竟忘记观察周边情势。
阿箬僵着不动,那些人似乎也有些不明所以。于是,大刀还未收,便又有两人走到了阿箬的面前。他们身着黑衣,蒙着面,应当便是当时劫杀魏朔的那批人。
她百般思量,觉得此刻并不适宜硬碰硬,于是她立马换了表情,露出一副谄媚姿态,“各位好汉,我也是替人办事的,还请行行好,放我一条生路。”
黑衣人厉声呵斥:“少废话,把你刚才找到的东西交出来。”
阿箬双手抱住胸口,装出一副胆怯模样,“那……那你们可否保证我没有性命之虞?”
黑衣人有些不耐烦,语气中尽是鄙薄,“瞧你这没出息的熊样,只要你将东西交出来,我们可保你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