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兄!”那人很是恭敬地作了一揖,言语也很是温和。
阿箬转过身去,面带笑意说:“谢公子有何贵干?”
谢与安看了她一眼,说:“经过方才几试,谢某十分钦佩兄台的才华,故此前来相与兄台交个朋友。”
阿箬心想,像他这样出身高贵,又确有真才实学的世家公子,定是不屑于阿谀奉承的,所以,他所说的结交,多半是出于真心、绝无虚假。
于是,阿箬赶紧放下手中的茶盏,对着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神色清朗的年轻人深深鞠了一躬,“元青能有那般成绩,纯属运气使然,倒是谢兄,博闻强识,又能针砭时弊,让元青很是敬仰!”
谢与安淡然一笑,又轻轻摇摇头,感叹了一句,“若是往昔我在会稽,自然毫无胆怯当此才名,可是,今日来了帝都,见识了各种人物风华,倒是让我心中生出了不少彷徨,方知学海无涯,山外有山!”
阿箬也是淡定一笑,答道:“谢兄能有如此这般心性和反躬自省的习惯,何愁将来不能闻达于天下呀?”
正在他们相聊甚欢之际,一个声音突然闯了进来,“谢兄,好久不见呀!”
阿箬和谢与安皆是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说话之人竟是一个身着青领白袍的书院学子,谢与安一看到他,神色倒也不见惊诧,他轻轻一拱手,道:“卓兄,别来无恙!”
此人姓卓?阿箬心中一惊,便用余光留意了眼前的这个青年,的确,他虽穿得很有书生的儒雅之气,但脸庞之上却还透露着西北一地特有的粗犷轮廓,难道,他正是来自传闻中的那个凉州卓氏吗?
“谢兄今日在礼堂之上的表现,真可谓文采精华、举重若轻,小弟好生佩服!”
谢与安没有答话,只听那人又讲,“最让在下难忘的,当属谢兄所提的那条一言策,没想到,从小长在江南,见惯了繁华富庶,听惯了吴侬软语的世家公子,竟在治理军事之上,亦有独到见解!”
谢家掌着江南的商脉,但却并无兵权,而今日谢与安却提了一条最为实际的有关军队的建议,难怪这个姓卓的会如此在意。
“卓兄这话便未免有失偏颇,我虽未曾有过行伍之经历,但从小也喜研读兵法,好儿郎志在家国,理当夙兴夜寐,上下思之,不足为奇!”
那人轻轻一笑,又说:“说来也是,谢兄自小与太子殿下甚为亲厚,殿下十二岁起便在军中历练,自然也常常与谢兄讨论军队改革之事吧!”
听到此处,阿箬总算明白,这个姓卓的青年,并不只是随意闲谈,他这是旁敲侧击,想从谢与安的口中打探有关太子之事。
第123章 昔日风采
而那谢与安,似乎一早便察觉了那人的目的,他坦然一笑,淡淡道:“太子殿下心中韬略,又岂是我们这些无职小民可以揣度的。倒是卓兄,你既出身将门,想必定有许多关于军队的真知灼见,我想,若是有朝一日太子殿下需要,卓兄还得竭尽所能好好劝谏一番才是呀!”
姓卓的没料到谢与安竟反将了他一军,他微微一愣,只得以尴尬的笑容来遮掩内心此刻的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