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子所言有礼,整顿书院,广纳天下学子,为大兴储备优秀人才,已然成了国家的一项策略,前日里,陛下才诏容某与礼部秦尚书入宫商议过,公子这个策略正与容某人不谋而合!”
容隐之是变着法儿将王起贞夸赞了一番,但是阿箬却听得十分明白,他这话分明也在暗示此建议与太子并无多少关系,不符合今日之题设。
杨玄远摸摸胡须,道:“起贞乃是我璟山书院的文才翘楚,但是,就这个题目而言,他却不及我手中这一份。”
众人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只听杨玄远摊开竹简,从容念道:“此一言策来自会稽谢与安,上言……”
第119章 匪夷所思的话
“上言:将亦为兵,宜期年一考,将而不如兵之中者,当责。”
阿箬一怔,由衷地赞叹这条计策的高妙。大兴统一九州已逾二十载,二十年内,除了西北边陲时有戎狄来袭,其余各地皆是一片清明积极的太平景象。所以,曾经驰骋九州的大兴铁骑,这些年来,除了镇守西北的凉州卓氏尚常年战备、保有勇力之外,其余的,缺乏实战检验,真不知实力几何。
阿箬在山洞读书时,曾专门研习过大兴目前的兵力战备,确实,除了凉州卓氏之外,其余各地的驻军,从府兵到募兵,兵士实力不弱,然则那些将领却不乏靠着祖辈恩荫而承袭高职的绣花枕头。这条计策,提得倒真的是针砭时弊,妥帖及时。
只听,上首的杨玄远评点道:“此策,看似细小,却有极强地针对性,若真的在军中加以实施,想必定能催促各将领勤加备战,不落兵士之后。况老夫前日里听闻,陛下已将巡查各地驻军的权责交与了殿下,看来,谢公子的消息果然是十分灵通。”
司马笠抿嘴而笑,道:“这条计策,甚合本王心意,望谢公子回去之后,将具体的策略写得更为详细一些,然后交与我,不知可否?”
太子此举,说明他对这条计策的认同度相当之高,在场的学子们不自觉地都像谢与安投去欣羡的目光,并且纷纷猜测,这第二试的头名定是非他莫属。
阿箬心头也很佩服,一个能将策略与时事联系得如此之好的人物,自己即便败于他,也是绝无二话的。
谢与安起身行礼,神色倒是淡定自若、平静得很。
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家也更期待太子手中那份书简究竟是谁的,上面又会写些什么。
司马笠捧起书简,用那种惯常的冷淡腔调说:“本王手中的这份书简,倒是有些奇怪。”
在坐者尽皆哑然,然而阿箬心中却忽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只听司马笠继续道:“这份书简,属于姚关元青,上书:逢秋叶落金黄,太子宜于宫室之中洒扫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