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想,打开自己已经五个多月没有发过微博的个人界面,开始输入文字:
大家好,我是周唯,好久不见了。因为这几个月的沉寂,让大家担心,实在是非常不好意思。看到热搜,所以想要对粉丝们的回应是:是的,我决定继续去念书了。
公司对待我也非常好,同意我去念书的请求。
在变化莫测的三年时间里,我想了很多,也深刻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希望继续学习,能够获得进步。谢谢我的粉丝们一路上的支持,是真的全心全意的感谢。
然后点击了发送。回复真的好快。下一秒,后援会在底下评论:“更喜欢你了,永远支持你。”
然后是大量的其他粉丝。几分钟过后,我的这条微博也成功登上了热搜,把原先关于我的热搜一位挤了下来。
微信里大多是来往的工作人员的发来的询问,还有学校中的一些同学。我上下翻了翻,没有看见想要看见的那个人,但是总归算是所有的事情都处理了个大概,机票签证护照全都拿到手,我在网站上申请完自己的宿舍之后,就提包奔赴国外,带着落荒而逃的架势,轻装上阵,动作迅速。
你知道的,旁人能从你的说话腔调、习性看出你来自于何处,归属于哪里,但是有的时候你其实不会属于任何地方。在有一段时间,大家突然掀起关于阅读毛姆的热潮,我借了班里同学的书在读,名字是人性的枷锁?总之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我下意识的觉得是卡内基成功学那类的书。
但是看到只有震撼。到现在为止,我对这本书唯一的遗憾,是有太多人去读了。物以稀为贵,一本书一旦有了众多的读者,就从此跌下它的神坛,仿佛要沦为和它的读者一样的凡夫俗子。
就像一个演员,一旦被家喻户晓,有了粉丝,就不配被称之为演员。老实说,我也觉得喜欢一件很少有人喜欢的事物比较有腔调。
因为他们说艺术向来曲高和寡。
第25章
刚来到美国的时候一切我都不习惯,最不习惯的地方不是语言,而是每天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那种感觉。
诚然,我不是一个很好交心的人,但是从小的时候到现在,好像都会有一群面和心不和的人走在一起。等拍戏的时候,一群工作人员和一群演员呆在一起,能体会到的只有在冬天大家都挤在一起的闷热。
至少到了美国,不管是我自己下意识的、还有没有很好的融入这个全新的社会,我最后都变成了一个人孤零零的做任何事,吃饭、上课、逛街等等。不过有几节课是真正意义上的我一个人,因为它们由我的导师教授,而今年,我的导师只招收了我一个学生。
用他的话来说,这是第一次有一个明星,而是是已经走红的国内明星申请这个专业,所以他特地为我申请了全额奖学金,因为想要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为他无时无刻的观察和以我为例的论文撰写提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