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想,心不在焉,还是向仆妇问“你可知道哪家要卖屋的?”请她寻常帮自己留心,她若介绍得好,给她利是。不管现在怎么样,以后总归是要有地方住的。
仆妇喜笑颜开谢她,又惊异:“您要搬出去是要自己立门户?”现女帝在朝,大开国门,风气是开化些,但女子自立门户流言里有,在这儿是从没有的。
苏世黎说:“父母俱不在世了,靠着亲戚总归不如自己养得活自己自在。”
仆妇连连赞美:“是。您真是个有主意的人。”心中有些意动。这一会儿她便觉得苏世黎这样的主家好,不是那种心里十弯九道的主儿,对下人也厚道。凑着趣说:“奴婢有个儿子,顶机灵,不是外头那些靠不住的人。您要请跑腿办事的,奴婢就叫他来给您瞧。”
苏世黎问她:“你在赵府做得好,怎么不叫儿子到这里来?”
她陪着笑:“奴婢是半路卖身的,那时候儿子病了,虽然自己是奴籍,但儿子还是良籍。一直寄养在亲戚家里。进赵府是要入奴籍的。奴婢不说指望他多出息,哪怕他能做个人呢。也是好的。”这时便有些小心翼翼“您喜欢便留着用,不喜欢也不打紧。”
苏世黎说“那有什么不好。等我要人使时,你便带他来给我瞧。”多看一个人也不是吃什么亏。行就用,不行就算了。不妨什么事。
仆妇却连连点头。很是欢喜。以前她也想给儿子找事,可总担心他年纪小。自己又不能随便出去,他若有个好歹,也帮不到他。苦跟着苏世黎,她却又安心些。她一年见的人,没有千也有百,也晓得人嘛,性情如何见微知著。
这边才说着,便听到外头说笑声过来。米家的人随着赵太太一道来了。
风雨来了。
苏世黎深深吸了口气。平了平心绪。到是想了个主意。
那群人越走越近,除了苏世黎的大伯娘米大奶奶、边蔓和赵太太,各玲不知道怎么也在。走在最后面。一脸委屈手里拿着一株长叶子草甩着玩。边蔓走在前面些,不知道怎么的,不理她。
先时见过的张夫人到是不在这人群中了,想必是跟张家的人在一道呢。
赵太太脸上看不出什么来,笑得还是如她们来时那样和气。米大奶奶脸色没有多高兴,但也没有不高兴。
过来见苏世黎在这里,赵太太还寒暄了几句,好像对她那些传闻一点都不知道似的。叫她“有时候常与米大奶奶一道来玩儿。我这里呀,没有一天不热闹的。要是静下来,我这个老太婆就寂寞得紧。”
她大伯娘笑着应“是是是。我带着小辈儿们一定常来。”
赵太太送一众人出了院门,便由下仆代送。
垂花门那边,轿子还在门口,可抬轿的却不知道哪里去了,大伯娘突然发起脾气“连自己是个什么人都弄不清楚。”听着像是在怪轿夫竟叫自己等他们。
各玲却哼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