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禅椅上坐下,杨尚书这才说起自己的想法,今日季铮带他内弟前来拜访,那位穆公子年纪轻轻,竟已是木容堂的书坊主了,果真有几分能耐。
区区一名商贾,老爷怎么还放在心上?杨夫人不以为意地端起茶盏。
若是其他商行自然无需理会,可他经营的是书坊。杨尚书的手指在桌上轻叩两下,引得杨夫人停下手中动作问道:书坊又如何?
杨尚书捋了捋胡子,慢慢道来:如今民间坊刻发展甚快,不仅印刻质量不比官刻差,速度还快于官刻数倍。何况官刻向来承袭少做少错之风,尽是些四书五经,坊刻却是经史子集笔记小说,花样繁多。眼下颇受好评的书册,无一不是出自民间书坊之手。
杨夫人点点头,想起自己前阵子所看的世情小说正是坊刻。
杨尚书忽而压低声音说道:近几年这坊刻的影响已大大超过官刻了就连皇上都在考虑,是否要将法籍的印刻交给民间的书商了。
竟有这等事!杨夫人吃了一惊。
依我看,这也是迟早的事情。皇上若想推行新法籍,靠官刻是无望了,自然需要找些可靠的民间书坊这话不必往下说,杨夫人已懂其中的奥妙。如今朝廷表面上势力均衡,可暗地里谁不是招兵买马,壮大各派系的实力,她家相公也是一样。
杨尚书缓缓开口:我听闻他尚未婚配
杨夫人自认已明了他的想法,要拉拢人心,这姻亲关系最是稳妥,相公想在下面的人之中,挑位姑娘与其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