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透过窗纱照在衾被上,暖烘烘软绒绒的,小古的嗓音却是冷然宛如寒泉冰封——
“那是在抄家灭门前三天的晚上,他突然把我叫到书房,也不说话,子是盯着我默默无语。”
“他的目光落在我胸前挂着的玉佩上,淡淡说了一句,‘这玉佩要保管好,不可丢失。’”
“我以为他又是听了红笺的谗言要训斥我,谁知他却静静看了我半晌,用一种从未有过的复杂纠结语气说道——如果有一日,有人拿着同样的玉佩来找我,我必须告诉他:东西在济宁侯府张夫人那!”
她眼中波光流转,无泪无痛亦无恨意,“从小到大,他对我心平气和说的,只有这一句。”
蓝宁不由的问道:“那另一枚玉佩的主人?”
“我见过了他,但我什么也没跟他说。”
小古将被子裹紧,声音带着些模糊飘渺,“我决心把那个神秘的木盒弄到手。”
第二百零四章 叛道
蓝宁悚然一惊,但想起小古的胆大心细,又觉得这确实像她会gān的事。
“如今看来,在靖难之乱结束的时候,有人藏起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木盒送到了张夫人那里。她只是个内宅妇人,夫家是站在朱棣这边的,娘家又全是清贵读书人,根本和建文帝一派无涉——但很少有人知道,赫赫大名的吏部尚书张紞,竟是她的远房叔父。”
小古侃侃而谈,说起自己私下调查的结果,“实际上,这份亲缘关系隔得非常远,张家这两支一者在西北,另一支却是在浙江宁波,常人难以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