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因为百姓不识字的人多,不知法而犯法之事频出,官员们又难以做到深入市井民间去一遍遍向百姓解释生涩榜文、法条,所以赵荞的说书班子也算应运而生,在市井间颇得人望。
“恰逢年节,好些有经验的说书师匠都回家了,安芝手头就几个小说书匠,没独自登过台。她这几日帮着他们在后院练台,又怕临时出的本子有纰漏,便托我请您来帮着过一遍。”
事情来得急,赵荞也没那么多过场了:“你将安芝新出的说书本子拿来念一遍给我听,念快些。”
一连几日,赵荞帮着过完本子,修修改改后,又在后院搭台亲自讲一遍,给几个小说书匠打样。
之后小说书匠们去市集上搭台,她也跟着一道去当场盯着。
她做起正事来不含糊,忙得疲累又充实,一连几日都没回信王府,更没空去想自己与贺渊之间的事。
这对她倒不是坏事,不去想就少了许多烦恼与踌躇,哪怕只是暂时。
初六中午,确认几个小说书匠已将这批本子说得大致熟溜上道,赵荞总算放心回府去。
“你若再不回,咱们都赶不及出城了,”赵渭道,“陛下谕令,接待外邦使团安排在尚林苑行宫,咱们日落之前就得到那边,不然明早来不及。要在那边待三日,我叫银瓶帮你将行李都装好了。”
好在尚林苑就在镐京南郊,出城后最多两个时辰就能到。此刻才午时过半,立即出发时间还充裕。
赵荞面露诧异之色:“接待外邦使团不是该在内城?为什么要去尚林苑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