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上了楼。仍然没有说话——两人即便现在神智变得很清醒,也不知道说什么。
在楼上转了一圈,夏衿便引着罗骞去了后院。
两人一进后院,就有个四十来岁的胖子端了个托盘过来,托盘里的两个碗热气腾腾的,不知是什么东西。
他笑眯眯地对夏衿道:“夏公子,小人听到董方说您来了。还带了个朋友。小人便特地做了这道宋嫂鱼羹过来,让你们尝尝。”
“哦,好。”夏衿很高兴。看看院子里不好坐,干脆又回了大厅,让胖子把鱼羹放了一下,对罗骞道:“你尝尝。”又吩咐董方。“让他们把拿手菜都做一道送上来,让罗公子检验一下看看味道如何。”
董方应了一声去了。
而胖子紧张地盯着夏衿和罗骞。生怕他们吃得不满意。
胖子姓陈,名叫陈望,正是于管家和董岩上次在省城买回来的厨子之一。他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夏衿在四个厨子中宣布了一系列竞争机制。其中有一条。就是客人点哪个厨子的菜,那个厨子就能得到一定提成,即是说。他的菜越受欢迎,收入就越高。客人吃得极满意。有打赏,他可以分得大半——还有小半给帮厨和跑堂;如果客人吃得不满意要投诉,那就要扣钱。
这种在现代用滥了的奖惩机制,在这古代却很新鲜。陈望这些人以前是在大户人家作奴仆的,菜做得再好,也只打赏个几十文钱。而且一个人的手艺毕竟有限,日子长了,来来去去就是那些花样,主子也有吃腻的时候,这种赏渐渐就没了。
而现在不但可以学习新菜式,还能以自己的手艺面对顾客,每日都还有新顾客。他们吃得好不好,是对自己手艺最好的评判。更何况,还有竞争者呢?但凡有点上进心,都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做得好,得的赏最多,而不是最差的那一个。
所以这段时间,买来的几个厨子是玩了命的练习手艺,这才有了夏衿一跨进门陈望就找上来让她尝菜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