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夏苏爱参与。
“没错。”泰婶一脸疑问,“你怎么知道?”
“那日寒山寺里遇到杨家的人,听大太太和九姑娘说话,我才知道是两家相看。”夏苏简单说。
“老太太却不大高兴。”泰婶摇头,“那户虽是徽州大商,但赵府是何等人家,怎看得起商户。不过,不大高兴却还是没辙,谁叫赵府缺真金白银呢。”
乔大媳妇叹道,“从前不知道,看高门大户好不神气,如今才知维持起来实在不易,名门的千金也只能为着银子下嫁。”
夏苏并不同意,“杨大老爷和夫人是没得挑的,而杨公子人品不错,听说他还是四公子的同学,也要参加大考。”少爷脾气一般有钱人家都有,不算大毛病,“大太太也做全了,怕九姑娘不愿意,就带她亲眼相看,她自己点了头,大太太才答应这门亲事。哪像有些人家,嫁女儿是卖女儿,嫁猪嫁狗不由自己。”
乔大媳妇一想,道声也是。
泰婶道,“大太太确实算得上不错了,你瞧二太太,她房里的庶出姑娘可没那么好命,平时看着挺光鲜,却都是在别人面前,背后不知吞了多少泪。好在老太爷和老夫人还明理,各房虽能各打自己的算盘,却仍得顾忌着,不敢出格。”
赵府有明也有暗。
乔大媳妇说,“听老婶您这么说,我希望赵府两位老人家长命百岁,能保咱们少爷和姑娘安稳度日。”
“恐怕要让你们失望,我可不想一直寄人篱下。”赵青河跨进了屋,脱去袄袍打个颤,“这屋真暖。你们个个偏心,凭什么苏娘能和你们一道吃饭,我就不能?从这顿开始,我也和你们一桌,除非你们把苏娘赶到饭厅去。老婶,我饿--”
泰婶忙不迭给他盛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