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画也是仇英名作,《桃花源》,却是小画样子。
他再三看,笔风不但细腻,深具画家神髓,喜以为是仇英不出世的真迹。
她却直言不讳是仿的。
他惊讶之余,出价二十两银。
她踌躇着讨价还价,但他看她拮据,必等钱用,自然不会加价。
果然,她不满意,却还是卖与他了。
雷雨停歇,人也走了,要不是手中多一卷小画,他以为只是迷雨茫恍中的梦遇。
那画他转手卖出十金,买家是爱收藏的土财主,找人鉴定,就成了《桃花源》的初稿,珍爱之极。
自古传下的名画无数,真迹难寻一二,愿意摆出供人观赏的收藏少之又少,更别说多数进了宫廷以及权势富贵之家。
大概这幅画也会锁深,传给土财主的子孙,待价百金千金。
那时,他早已作古,实在不必说破真假。
后来他让兴哥儿在广和楼等了好几日,才撞上夏苏喝茶。他请她摹一幅古画,不为别的,就为探她实力,她果然没让他失望。
前些日子,偶然得一个仿唐寅画的扇面,画功虽有唐寅的笔触和狂气,布局却次一等,他就想起她来。
她说可以挖补,他以十五两订购,货到付款。
昨日买家到,他催她夜里来交货,一看之下,又惊又喜。
仿唐寅,变成了唐寅真迹,买家鉴师的眼力根本不能分辨,再卖出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