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担心原来玻璃的生产商们的联合抵制,他差点就想倾销了。
不过考虑到鲁尔堡本身并不缺钱,现在平民们也大多数都有了谋生的手段。所以最终他还是限制了玻璃的产量,意思意思地生产了点,卖给了当地的商人,由他们带出了科尔巴夫。
可是即便是这样,科尔巴夫鲁尔堡有廉价玻璃的消息依旧不胫而走。
对市场相当敏感的商人们,纷纷汇集到了科尔巴夫,想要求购便宜的玻璃。
可是科尔巴夫工厂出产的东西,从来只卖给当地的商人。这是从工厂建立一开始就默认的规矩,工厂的负责人们根本就不敢打破。
于是有些趁兴而来的商人们失望而归,而另有一些人在看到科尔巴夫出产的其他特产,比如尤立用不知从哪里流落出来的粗瓷器罐装的蜜渍尤利叶,由于大规模生产而价格低廉的成衣,甚至连他们的那种奇怪的红砖,都多多少少被这些商人们带走了一些——当然是从当地商人手中转购的。
只有玻璃!只有玻璃,是他们没有办法带走的。
很显然,所有人都知道玻璃的价值。其他的商品太过平常,最多就是价格低低廉一点。当地商人们即便带出了科尔巴夫,能挣的钱也不多——虽然对于普通小商人而言,已经是一条致富之路了。
所以有些当地商人也愿意直接在科尔巴夫就将东西卖给他们。
可是玻璃一旦走出科尔巴夫,价格便几十倍上百倍地往上翻。根本没有傻子会将玻璃在科尔巴夫就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