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他舒展了下有些僵硬的身体,闹得椅吱吱呀呀得响,把腿上的小白猫给闹醒了。

他便伸手抚了抚,跟它说道:“好了,我们要离开京城了。收拾收拾,该走咯。”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凑巧的章节数,心疼下大哥...

第112章 昌德

新帝即位,改年号昌德。

昨日一场无声的死伤,并没有对今日的登基大典产生半分影响。

新帝登基,谢远琮封摄政王,一人之下,辅新帝摄政。

在登基大典之后,各皇子得令,即日动身前往封地。皇后早日便已自请辞,也将随大皇子去往封地。

一切结束后,谢远琮站在高高的宫墙之上,同前世一样目视着宫门前一个个渺小的人影远去。

不同的是,前世的他面目冰冷,似人非人。仿佛万事万物于他都只是寻常,激不起半分情绪。

而今世,却有一个人在等着他回家。

一想到此,谢远琮的心就仿佛被一双柔荑给揉捏化了。

一身的疲惫瞬间都消散无踪。

只是谢远琮微微笑了笑,想起什么,却又愁了起来。

苓苓昨儿回来后,唉声叹气了一个晚上,他好不容易才将人哄睡的。

半夜躺在他怀里却又不知梦到了什么,挣动了几回,他都知道。

关于纪郴跟那个叫小旋的鞑罗死士,他亦是很遗憾。

前世纪郴早亡,所以根本无这么一档子事,至于二皇子也一直隐而不现,并不似今世那样急于动作,以至于留下蛛丝马迹才被他顺着一一知察。否则他若知晓,一回来定是先提防着他。

康和帝驾崩新帝登基,本就是大变量,他也实在难以万事得料。

当日掀除那匪寨之后,他就回来暗中查证过,发觉那批流民其中确有蹊跷。

鞑罗之人暗藏其中,打探消息搜集讯息。想必这么久以来,京城布防防守,哪里严密哪里薄弱,京城内部有何可利用之矛盾,驻军情况都已被他们摸清六七。

顺着摸索当时里应外合助他们借机混入之人,最终也就到了二皇子头上。

他们原本的打算,定是逐渐往京中带人,等到皇帝驾崩之时,太子荣王两败俱伤,京中虚空,皇室大伤了元气,再得渔翁之利。

甚至可能潜入掺和两派相斗,激化矛盾。两方大耗之后,二皇子再趁势行事。

他的人回报,皇帝病重的时期,牙口关外就时常隐现鞑罗人踪迹。许就是在等着这个时机踏入。

其实名单虽在户部手里,可能做过掩盖,但要查实于他也不难。但处理这批奸细死士的难处,在于他们隐在真正的流民之中,与大夏国西北地百姓无大二致。

他们成为了最普通的百姓,商贩夫卒,渗透进望京的每个日出日落中。无必要,他并不想要下达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人的这种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