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巴茅果能做什么还记得吗?”
郁一佛说道:“巴茅果是五节芒叶鞘内的虫瘿,性温,味辛,有顺气、发表、除瘀之功效。巴茅果泡酒可治月事不调,巴茅果三个煎水服,治小儿疹出不透,巴茅果三个,茴香根五钱,香附米三个,蒸甜酒服,治小儿疝气。”
善若顺着她的话又往下问:“那茴香根和香附米又是何物?”
“茴香根是茴香的根处,主治……”
这样一问一答,郁一佛一直没有停过,可见她确实是熟记于心,善若终于把书放回抽屉,又拿了另外一本给她。
他又是说:“拿去随意看看。”
郁一佛回去一看,这依旧是一本医书,内容与上一本有些区别,上本主要是记录药材的性味,这本却包括了药材的采制、性能、功效及用法,医者制方便是要斟酌这许多东西,一毫一厘都不能大意。
善若禅师给她这样两本书,仿佛像是先生教授学生,先学浅显易懂的千字文,再慢慢的学到繁难复杂的四书五经,都是一个道理。
郁一佛感觉新奇,次日问觉桐:“禅师当初教你医术时也是这般吗?”
觉桐点头:“嗯。”
郁一佛感到刮目相看,她如今看这些医书不算什么,觉桐跟禅师学医时却不知是多大岁数,那般年幼便能自行读懂这样的医术,甚至现在还能学有所成,不知话了多少的努力。
“小师父甚是厉害。”
觉桐猝不及防,不明白施主怎么就夸赞他了,脸上飘起一抹红晕,手足无措,“施、施主才是天资聪颖,学的很快,我比不上施主。”
他两眼真诚,不见一丝虚伪,可见他说的话就是他心中多想,没有一丁点作假。
郁一佛笑了下,“那我们都十分厉害。”
觉桐想了想,他仍然觉得自己比不上施主,但施主夸赞了他,他也觉得有些开心,便不再纠结,点了点头,承认了施主的说法。
又看完这第二本医书,郁一佛对医术药理了解更深,决定学习医术的心思也更加浓厚。
从前她只求活着,现今她能活了,却没有别的什么能做的事,但学了医术以后,她便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学下去,以后像善若大师一般治病救人,也许就是她所能做的最好的回报。
佛祖普度众生,医者济世救人,皆是仁心。
再次将第二本书还回去之后,善若禅师同样是问了她一些问题,再换了一本书给她,让她自己看书。
郁一佛不知禅师对她学的满不满意,但禅师既然愿意继续给她书册,应当是觉得过关了的。
不过拿了第三本书之后郁一佛便该回家了,她已经在大兰若寺居住一月有余,再过几日便是她的生辰,生辰日自然是要回家和家人一起才好。
善若禅师知晓此事后没有什么表现,神情一如往常,但郁一佛和禅师见的多了,便发觉禅师心情似乎有些愉悦,许是觉得她走了很是清闲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