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宋凌由宫中大监迎入紫宸,三日后便是宋曦的登基大典,亦是新年。
一时朝中议论纷纷,不知宋曦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行皇帝立诚王与其世子为储不假,而如今宋曦既已继位,此事理当就此作罢,不必再提,陛下这时候将诚王世子接到宫中同住紫宸,又是个什么意思。
宋曦读万卷书,宋凌行万里路,于朝政,各有见解,而陛下如今正在宫中替宋凌研磨,商榷古今。
论完国事,该议家事,宋曦欲以宋凌为国后,宋凌言国后治内,于朝政若是多嘴几句,那便算gān政,自古以来后宫gān政,那是要担千古骂名的,他不gān。
陛下如何说不过他,遂不痛不痒的说了一句:“既如此,朕愿退为国后,且不涉朝政,世子以为如何。”
宋凌显然觉得不如何,拒绝的十分gān脆:“我不替你担这担子。”
宋曦并非是觉得将宋凌埋没在内宫之中毫不可惜,而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试想宋凌之父宋望书法造诣之高,糅杂各家,自成一体,时人称宋行草,早年为朝野上下争相仿学,诚王不党,其墨宝亦是少见,可谓千金难求。
虎父无犬子,诚王膝下之独子宋凌,亦少负盛名,其诗作书法,为各家抄录诵读,那时京城小儿口口传唱:“得子当如金铃儿。”
建隆帝重德崇文,故朝中上下都颇重声名,后因市井谣传宋凌□□后宫被褫夺官位,有损声名,遂湮没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