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灰砖,碧草高树。一清观的大门是一扇两米多高、用了多年的红漆木门,但是由于使用时间长,这红漆其实也基本上早就都全部脱落,留下的只是风雨侵蚀痕迹明显的原色木底了。
同时如果有人移动视线仔细去观察挂着木门的观外围墙的话,那就应该还会发现这墙上有着不少一圈圈湿气、水汽留下的水纹,灰的、黑的套在一起,不明显却又也不容忽视。
所以这朴素到已经算简陋的院墙和大门,到底是有哪里能让陈教授都眼路惊喜的呢?
“这门匾是谁写的?他可是书法家?写的是什么体?有名气吗?可还有别的墨宝留下来借鄙人一观?”
整个人画风变得太突然,原本,徐臻都准备好跟薛宥秉告状说这老头在背后出言不逊了,但现在,刻薄老头秒变赤诚书法爱好者,就算听过之前陈教授讽刺的队员们都有一瞬间的茫然了。
怎么?因为匾上的字好看所以这里就不算是道观了吗?之前路过别的道观门口的时候你都只有冷笑,现在因为几笔书法就妥协了?
陈教授真是个立场清奇的人……
“老先生喜欢我一清观的牌匾吗?这字是我祖师爷的传世之作,他叫什么大概没有记载了,但书法倒还是留下了几幅。”
看了一眼出声回答问题的沈阮,陈教授难得的没有对穿着道袍的沈阮语出讽刺。大约是因为书法的原因,也大约是因为沈阮长得太小的原因,只不过不管陈教授心里到底对沈阮这个小道士有没有意见,都不妨碍他问对方:“你祖师爷?传了很多代了吗?这牌匾难不成还是个古物了?”
沈阮:“呃……应该是?到我这里已经是第233代了。”
陈教授&研究人员:!!!???什么方法能让一个牌匾历经几千年风吹雨打还不损坏只是有点显旧?开玩笑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前两天双更之后不知道怎么这两天整天都很困,一到晚上码字的时候更是都睁不开眼睛,怕越写错字错句越多,所以等我转一下状态吧,短小了,对不起
第141章
不明白这些人这么惊讶的原因,沈阮本想说也许是师祖他老人家给观里值钱的东西做过什么保护法阵,但是一想到孟青萝她们说过这次的专家队里有一位教授极其排斥玄学这类的事情,沈阮就咽下了他原本就要脱口而出的话。
可是有的事情越是不解释就越让人心痒。
就像现在,研究队和陈教授原本都看出来沈阮打算讲些什么了,但不知为何这小道长像是又想到了什么似的,突然闭口不言了。
这是什么套路?难不成这个看起来非常简陋的道观有什么传承下来的保护文物的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