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这样,那么她们两人的理解似乎都没有错。
“也可能是茅草根。”唐含说着,再次动手,直接抓住一把草根,用力拔起来。这番动静太大,原本被根部抓住的泥土扑簌簌落了一片,露出藏在其中的白色草根。
唐含揪下其中一截草根,三两下扒掉外面的表皮,露出一节一节的白嫩内里,“这个也可以吃,也是甜的。”
说着还嚼了一下,以示明证。
江黛明白了,她判断的标准,似乎先是可以吃,然后是好吃(甜的)。
倒是十分朴素。而且《静女》这首诗,是《邶风》中的一篇,“风”是民间歌谣,在先秦时代,制糖工艺还相当粗糙,普通百姓几乎接触不到,能够尝到甜味的野果野菜乃至野草,当然也就是很珍贵的了。
其内部逻辑,说不定跟唐含是一样的。
她跟着剥了一根草根,尝了一下味道,不由有些诧异,“比我想的甜。”大概是因为埋藏在土里的缘故,草根意外地很甜,已经有点接近糖的甜度了。古代的糖,含有的杂质很多,大概也就这么甜吧?
江黛立刻被说服,觉得说不定草根才是所谓的“归荑”。
想想,将这些草根整理好,挑选出卖相比较好的部分,清洗干净泥土,再整整齐齐扎成小把,就算拿出去送人也不会跌份。
不过,如果对应“手如柔荑”来看的话,应该还是带着绒毛的穗子更接近。
唐含将她更喜欢草根,就又多拔了一些,抖掉泥土,然后都递给她。
江黛看了她一眼,默默伸手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