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瑾也不会不知道,她不是这块儿料,但清瑾既然这么问她了,那就说明清瑾已经做好了准备,她不会拿天下苍生来开这个玩笑,清瑾不是没有分寸的人,她要了,从此以后,她就与清瑾彻底的捆绑在了一起,就算是为了黎民百姓,清瑾都不会舍她不顾,她就可以永远跟清瑾在一起,一辈子,至死方休!
第54章
出宫一趟, 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睢宁也是越发不安分起来,俗话说有一那自然就有二,再加上清瑾也是有心要带她出来感受民间百姓所求所需, 也想给她树立一个亲民爱民的好形象, 所以每次清瑾只要是出宫办事,定然都要带着睢宁。
有时候是出来做义诊,清瑾坐堂的时候, 睢宁就跟在后面打杂, 有时候清瑾到农田里去, 看灌溉看水利看育苗, 她就全程跟着, 像是一个听话的学生, 清瑾讲的每一句她都用心记下, 有不懂的时候还会跟当地的老农交流,也会自己下田动手。清瑾心系民生,最注意的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她关心百姓,百姓也爱戴她,与民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鱼和水一样的紧密。
起初大家还都以为大祭司身边跟着的这个小姑娘可能是神殿的下一位继任者,是清瑾带出来的徒弟,但清瑾对她的态度那又不像是对徒弟一样,不然, 哪里大祭司给徒弟沏茶倒水的?哪有大祭司还亲自给徒弟擦汗, 照顾徒弟无微不至?后来才知道,这哪是什么徒弟呀, 常跟在大祭司身边的那位,可是如今盛宠在身的睢宁公主。
而这位公主的身份, 那也是相当神秘的,老百姓不知其中奥秘,只当这位公主是突然间横空就冒出来了,不仅十分得陛下宠爱,还入了大祭司的法眼,大祭司留在身边亲自教导,从前只当是趣闻听一听也就罢了,可如今倒是真见了这位公主殿下才知道,果真是与一般人不一样。
单就说那模样,百里挑一不说,人家明明是矜贵的公主殿下,可还能帮着他们这些老百姓一块儿牵牛遛马抓药灌溉,不怕脏不怕苦的跟在大祭司身边,那一看就是真的在为他们老百姓做事情。
清瑾在这些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十分伟大而崇高的,在百姓的心里,不染凡尘俗事的大祭司,那才是真的一心为民,权势利益在她心里都不如一根稻苗苗重要,就是因为有大祭司在,这老百姓的日子才是越过越好,越过越舒心,大祭司的地位那是神圣且不可动摇的。
那既然是如此,由大祭司带来的人,就更不会差。在清瑾的刻意引导之下,睢宁体察民情注重民生的皇家形象就深入民心,只要一提起这位公主,老百姓就会露出赞许的表情,说她是个踏实能干之人,生在皇家,那是百姓之福。
除此之外,清瑾要给睢宁上的课也换了内容,她要开始教睢宁经世治国之道,教她纵横之术,还要锤炼睢宁的心性,教她处世沉稳不惊,在一点点的教学当中,也让清瑾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睢宁比她以为的还要更坚韧,也更聪明,尤其是在宫外的一番磨炼之后,吃过苦头的睢宁也更懂得收敛自己,当然,那都是在外人面前,在外面,她是端庄典雅的公主殿下,关了宫门,她还是那个喜欢黏在清瑾身上的小丫头。
清瑾为她做的那些,睢宁全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楚昭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两位皇子在前朝的争斗也越发厉害起来,这些清瑾全都跟她一一说过,连带着朝中的派系,哪些是大皇子的人,哪些是二皇子的人,清瑾都给她整理过,除了死党一派,这些大臣其实也都是在压注而已,小心翼翼的看着风向,风往哪儿吹,就往哪里挪一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