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设计师们还没有将“缝”作为装饰的理念,顾阙的意识可以说相当超前。
而夏谨亭的毛毡披风则改变了传统披风的形制,套头收腰的款式强化了披风的实用性,解放了双手。
下身搭配裤装和长靴,既保留了披风的华贵,又凸显男性挺拔的身材。
顾阙非常认可夏谨亭的设计:“这款披风定然受年轻人欢迎。我倒是觉得,可以两款一起推出。”
顾阙的设计针对传统市场,夏谨亭的设计针对年轻市场。
款式定了,接下来摆在两人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新品推向市场。
和亦铭坊已经打响名头的经典西服不同,这两款新品此前从未在服装市场出现过,推出后的反响是不可预计的。
如若新品不能为大众所接纳,便会功亏一篑。
对此,夏谨亭倒是有个法子。
在现代学习服装史时,夏谨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民国新式女装的流行,离不开青楼女子的贡献。
与大家闺秀不同,青楼花魁秉性大胆,对露胳膊露腿的新式服装接受度很高。
而当花魁穿上新式服装受到追捧时,又会反过来影响良家女子的穿着。
花魁在这里头起到的是宣传作用,跟做广告是一个道理。
此番亦铭坊推出新品,也要在宣传上下功夫。
可以借鉴现代时装周的理念,举办一场“模特选拔赛”。
让报名参赛的模特试穿新品,再根据大众的反响,选出表现最佳者,成为亦铭坊的专属模特。
模特人气高了,新品的人气自然也就高了。大众直观地感受新品的魅力,随后为之买单,由此实现良性循环。
夏谨亭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顾阙一直没表态,只是一个劲儿地盯着夏谨亭的脸。
夏谨亭:“这法子……不好?”
顾阙:“非常好,此法可让更多人接纳、喜欢新品,服饰的热度成功被带起来,销量自然节节攀升。”
夏谨亭松了口气:“我以为,你不愿做这样的事。”
夏谨亭曾见过一些设计师,始终秉承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不为自己的作品做宣传,也不与顾客沟通,一味地埋头苦干。
当年,刚出校园的夏谨亭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可很快就被现实教以做人。
服装的销量不好,引至上级的不满,夏谨亭唯有将一切打碎重来,仔细地寻找原因……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白了,设计师这个职业,本质上是个服务业。
让顾客满意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夏谨亭从不抵触与顾客沟通,相反,他非常擅长从沟通的过程中发掘灵感,并适时说出自己的建议,争取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