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是皇族内部的权利更替,就算是外族打进来了,他们照样会投降!

胡谣说的一点都不错,明朝末年的文官党派林立,东林党、阉党、楚党就最喜欢内斗了,对自己同胞下手,一个赛一个的狠毒。

但满清入关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士大夫全都闻风投降了。吃着大明的饭长大,却一秒钟就能投降敌人,接受剃发易服,跪在地上舔着敌人的鞋子当包衣奴才。

这些个士大夫,哪个不是在儒家忠君爱国的熏陶下长大的?哪个不是满嘴的仁义道德?

他们也确实做到忠君爱国了,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君、换了一个国。

这些个士大夫那么痛快的投降,还不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几十万满人想要统治亿万汉人,就必须要启用这些前朝的士大夫。

那个想殉国却又嫌弃水太凉的钱益谦,不就是大明的礼部侍郎,投降之后继续做了满清的礼部侍郎,被强行剃了个鞭子头,也只会像舔狗一样说一句“这不也很舒服么?”

指着一群只会窝里横的人忠贞不二,快醒醒吧!

林逸之轻叹一口气,突然认真严肃的对胡谣说道:“你都没有经历过后宫斗争、朝堂斗争、更没有和兄弟姐妹互相厮杀勾心斗角,你能当好一个皇帝么?”

胡谣鄙视之,把一群毒虫放在一起互相厮杀互相吞噬,最后只活下来一个,这是养蛊。

培养皇帝能用这种方式?

就不怕这样培养出的皇帝,每天只会小心眼的盯着哪个嫔妃流产了、哪个儿子不安分了、哪个大臣权力太大需要敲打敲打,把天灾人祸战争全都当成了官|场斗争后宫斗争中巩固自己权利的砝码。

这样的皇帝没有成为亡国之君,只能说运气太好了。

林逸之反驳:“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砺,没有经历过生死一线间的突破,你怎么能够大彻大悟,扑哧一声打破内心的枷锁,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胡谣大惊:“你特么小说看多了吧?以为在严酷的磨砺下成长起来的皇帝,就会是一个好皇帝?”

宋徽宗偏爱庶子,处处打压太子赵恒,甚至是因为要摆脱亡国之君的罪名,才让赵恒登基的。对赵恒来说,这种磨砺够狠的吧?

赵恒成了皇帝之后,雷厉风行的清理了先帝旧臣,将宋徽宗诱骗回京夺取政权,短时间内就建立了自己的领导班子,这一套勾心斗角帝王权术玩的厉不厉害?

但是他却妄想把这种小聪明用到敌军身上!靖康之耻足够证明,只会玩宫心计的皇帝没办法在危局中力挽狂澜。

不仅是宋钦宗赵恒,还有慈禧太后这种从宫斗中脱颖而出的掌权者,能做到大局观的完善么?

林逸之觉得,他对胡谣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分明是歪理都能解释的头头是道。

林逸之问胡谣:“那些大臣你还留着干什么,为啥不全干掉?”按照胡谣表现出来的个性,居然没有把那些人全部打死?

胡谣否定了这个想法,这些人还是留着发挥他们的剩余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