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司训练得非常认真, 如此过了十五天, 戚司渐渐熟悉了铁木扎的套路,然而胜算依旧不大, 因为他忘掉了内力的用法。铁木扎不止力大无穷, 还有内力, 如此一来, 只要决斗时间拉长, 戚司耐力方面肯定抗不过铁木扎。

戚司也想唤醒内力, 但唤醒内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训练很久之后某天突然的顿悟,戚司没顿悟成。

不管如何, 总要努力一把。

死马当活马医吧。

一晃眼半个月过去, 皇帝陛下终于接见了等得快要爆炸的铁木扎, 在一番激烈的谈判后,最终商议各自退兵百里, 十年内不再开战。

对于战争,朝廷内意见不一, 有人主战,有人主和。一开始主战派居多, 可后来战争越打越久,粮食兵器军饷拖累国库,主战的人便越来越少。

大禹耗不起,北戎那边更耗不起。

大禹有天下粮仓,而北戎只有牲畜, 一到冬天只能靠掠夺其他国家的百姓过活。大禹人口众多,北戎人口少,少一个战士都是巨大的损失。北戎人计算来计算去,认为和大禹僵持得不偿失,不如退去抢其他小国的粮食更合算。

先去抢其他小国,等兵强马壮,再来图谋大禹江山。

这便是北戎主动求和的原因。

退兵对彼此都有好处,谈判顺利进行,双方达成退兵协议,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朝廷更是放松下来。

朝廷大事一放松,大家的注意力自然便转移到戚司和铁木扎的决斗上。汴京暗地里有人开了赌盘,赌注巨大,听说朝廷官员也偷偷去赌了,看热闹不嫌事大。

谈判一结束,铁木扎果然来将军府约定决斗,时间就定在第二天,地点在西市。

西市十分热闹,属于官府特地划分出来给胡人买卖的市场,各个国家的驿站都设在西市里面,如果真打输了,这场决斗的结果很可能传到国外,丢脸也会丢到国外。

铁木扎做得这么绝并非狂妄自大,而是因为他的探子告诉他,戚司失忆了。

一开始戚司失忆只有家里人、太子、皇帝知道,时间一久,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其他人也知道了其中内情。

铁木扎不止知道戚司失忆,还知道他现在武艺平平,绝对打不过他,他自然信心大增,要在天下人面前取其头颅,帮哥哥报仇,也为北戎一雪前耻。

特木扎野心满满,戚司跟着卫平学习却依旧没什么进展,太子十分着急,戚司却很淡定。他本就是死过一回的人,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死就死吧。

再说了,他也不是全无计划,完全等着送死。

决斗的头一天晚上,戚司回了将军府,和李岚殇一起换好夜行衣,偷偷来到北戎使团的驿站。

西市繁华,各色各样的胡人来来往往,这片地由于有外国人居住,习惯风俗差异巨大,官府管得不那么严格,三教九流都聚集于此,到了晚上依旧有许多人在街上乱逛。

戚司和李岚殇先是装扮成胡人模样混在街道,后又到了北戎驿站附近的巷子,拿出帕子将脸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