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游记之三十:蝗灾(七)
赵昶不想轻举妄动是有原因的,其实他自己也知道皇上这些年来一直想找机会废了他,可是他一直以来谦恭仁良,做事又深思熟虑,无论是敌人还是皇上都找不到他一点不是,连栽赃给他都难,所以这才保住了太子之位。
赵昶其实活的比赵天枢还要苦。
皇上待他母後极差,除了每月十五规定的必须宿在皇後中宫时皇帝会歇在皇後宫,其他时候从没进过中宫,他因此从小就没享受过父爱亲情。不像四皇子的母亲德妃,皇帝经常去她那里,平常也经常过去吃饭,让赵天枢能因此时常与父皇亲近,有时候听手下报告说他们一家三人又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就让他心情很差。
是,他知道父皇为什麽讨厌自己和母後,无非就是因为母後是朝廷各派势力挑选出的皇後,在他十三岁那年就塞给他做太子妃,在他十四岁那年,生出了他这个为各方势力所喜欢的嫡长子,还名正言顺地被立为太子,作为一个皇帝什麽也改变不了,这种感觉任谁也不会喜欢。而其他妃子,虽然也有各派势力送的,但至少德妃不是,德妃是父皇自己选出来的,与朝廷各派势力无关,再加上德妃性情平和,会得父皇宠爱也情有可原,谁愿意喜欢被人强迫推销的妃子呢?就像被人强奸了一样。
所以他了解父皇的苦衷,但了解归了解,看到父皇对自己不但漠不关心,还对自己那样有敌意,还是让赵昶心里很痛苦。
为了得到父皇的关爱,赵昶也曾想过有机会和平地解决各派势力,让父皇明白,他是赵家子孙,不会向著外人的,只是这个想法是天真幼稚的,各方势力,除了武力解除,谁愿意自动放弃自己的势力?再加上他还需要靠各派势力提携上位,所以也没法子动各派的人马。
他有时也想放弃太子之位,如果自己不当太子了,父皇会不会对他的敌意轻一些呢?可是他却知道,如果自己放弃,各派势力肯定会选其他安插进来的妃子生的孩子,而那个人绝不可能是四皇弟。现在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老四都蠢蠢欲动了,到时换了个名不正言不顺的,还不知道会斗的如何天翻地覆呢。老四势力固然不可小觑,但朝中各派势力一旦意识到老四上台了没有生路定会全力出击,到时必然会斗的血雨腥风你死我活,内耗损害的只是太平,高兴的只会是其他国家,所以他这才干脆守著太子位,他毕竟名正言顺些,赵天枢再想干什麽,也会收敛些,太平也安宁些。
他想过了,等他上位了,他会找赵天枢帮忙,慢慢地和平地将各派势力压下去,他不打算像赵天枢那样快刀斩乱麻,那样激起各方反弹,以他的能力,他控制不住,而且也怕形势一旦激化,赵天枢别又想搞什麽趁火打劫将太平搞的越来越乱。所以慢慢地削减各方势力是最适合他能力的选择。
所以这时不用这个苦肉计,除了不想自己被父皇抓到把柄废了,也是因为他不想除掉赵天枢,他还指望著以後托他帮忙削减各家势力,好让他们赵家後代能当个实实在在的皇帝呢。
至於铲除势力时,他的心腹冯九如会同意的原因,却是因为冯九如本来就跟冯家本家没多少利益纠葛,冯九如提出的条件很简单,只要废了冯家本家即可,其他旁支不可追究,另外不要诛杀冯家人即可。反正对冯九如来说,冯家本家除了拖他後腿(小时候家里情况不好看他们家好像是看乞丐似的,等他有了钱又只知道从他这儿吸血),除了在他们这些旁支面前耀武扬威外,他还真没想过冯家本家对他有什麽恩典,所以自然没好感。
冯九如的计划很简单,借赵昶的手,将冯家本家整下去,但不是说他冯九如就会倒下,以後,正宗的冯家本家就是他冯九如,想想看,赵昶在即位後需要他帮忙慢慢整垮各方势力,自然就得倚重於他,所以以後真正的冯家本家能不会是他吗?而他知道皇室对朝臣们势力的忌惮,所以他会让後代全力渗透进商界,远离朝堂的。哼,有钱好办事,远比在朝廷上做大官被皇帝忌惮强。而且钱嘛,还可以藏富,不让以後的皇帝知道冯家有多大势力,哪怕冯家有自己的暗卫有自己的情报网,势力大的厉害,只要冯家家主在幕後指挥,皇帝就不会知道,也就不像在朝廷上,皇帝看著重臣勾结就如芒在背,谁让重臣的品级以及手里有多大权力都明摆在那儿,让皇帝因清楚而害怕呢?这样一来,皇帝以为这个新的冯家只是单纯的商人家族,不会对冯家有太多顾虑的,这样就可以荣华富贵永享了嘛。
太平游记(今穿古)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