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枢固然与冯九如是对头,但此时听了王书平闻所未闻的话,还是让两人不由互相看了眼,面面相觑。
只是此时不是讨论的时候,便听王书平又侃侃而谈,道:“在发动百姓自愿捐款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强求别人捐多少,捐少了也不要嫌弃,不管捐多捐少,都是别人的心意,特别是那些普通百姓,他们或许一年的收入不过十来两银子,是来年全家的开销,如果他们肯捐几十个铜板,比那些一年收入几十万两银子,根本不必担心来年开销的富户,从心意上来说还要重,所以千万不要歧视他们的这些捐款,就算普通百姓一人只捐几十个铜板,可是许许多多的百姓一起捐助,小溪汇成大河,也能积攒不少了。”
“第二,虽然说不强求别人捐多少,但有钱人由於不用担心来年生活开支问题,可以想办法发动他们多捐点,我的意见是,让他们对口支援!建议将受灾的地方,细致到每个村,看看可有哪个富户或哪几个富户愿意认领哪个村或哪几个村的扶助问题,如果愿意,在该村竖功德碑,让该村人知道是谁救了他们,这样一来,富户们看到自己捐的钱还有个响声,可能会积极些,特别是对於商户,你们可以跟他们说,这样做,有广告作用,让别人知道他们的店铺行了善,有利於在百姓中打响知名度,对以後的经营有好处。”
这就像现代一样,虽说大家捐多捐少一个样,可是那些大财团捐了很多钱,还是会在新闻以及网络媒体中留下声名的。
“还有最最重要的第三点,你们一定要做好各项捐款的账务工作,每一笔捐款,最好都让当事人签字或画押,一来,可以免除你们的手下贪污,二来也能对百姓们有个交代,让他们知道,他们捐的钱,不是进了当官的口袋,而是真的帮到了人,要是传出了贪污丑闻,以後再发生灾难时,会影响百姓们捐款的积极性的,另外,账务做得清楚了,也能防止政敌污蔑你们贪污,因为一旦不清楚,就算你们没贪污,但他们要想泼脏水也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这事一定要做好,马虎不得。”
这一点让赵天枢和冯九如都点点头,觉得他说的非常有理。
“好了,大概就是这麽多吧,如果有补充,我再跟你们说。……唔,对了,你们可有什麽要问的?”王书平看向两人,问道。
太平游记(今穿古)73
太平游记之三十:蝗灾(五)
冯九如愁眉苦脸地问道:“我就想问,搞募捐,非得弄什麽演说啊?有没有其他办法?”
他是害怕太子仁德有加,端方有礼,可能不及赵天枢那样能说会道,到时搞的不如赵天枢好怎麽办?
王书平笑道:“只要能吸引捐款,也不一定非要演说啦,也可以向百姓发放宣传单,向百姓宣传这事也行,总而言之,只要能吸引来募捐,什麽方法都可以用,前提是不能强捐。不过最好是主事之人现身演说比较有感染力哦。”
王书平对两方人搞募捐很有兴趣,特别是提出要演说更有点故意为之──其实是他想看戏,看这两个古代的皇子怎麽演说,一想到严谨守礼的古代人大庭广众地发表演说,特别是一向严肃古板严谨的赵天枢要在大庭广众像现代人那样声嘶力竭地发表那些热情洋溢的鼓动之语,王书平光想想就觉得乐不可支,暗道到时一定要到场听两人的演说去。
到古代这麽长时间了,什麽听戏文看杂耍上青楼(当然他就坐坐没实践了,怕染病,这年代也有花柳病,更可怕的是这年代的医术还不行,又没安全套,他可不想到时一不小心搞的一命呜呼了)逛诗社之类的古事都玩过了,觉得非常地没劲,一点趣味都没有,哪像现代娱乐内容丰富?也忒枯燥了,所以这次太子和四皇子的演讲,就让王书平很期待了,暗道这种大型聚会,肯定有趣的。
“呃……因为从没听说过,不知道该怎麽做,所以书书能不能给我们示范下?”赵天枢颇有求知欲地诚恳问道。
“对啊对啊!”冯九如也不停点头,暗道要不要把太子找过来旁听一下呢?免得自己转达的不到位,让太子没学会,到时比不上赵天枢?毕竟这个所谓的演讲,看起来除了有募捐的作用,还能借这个机会笼络民心呢!所以一定不能输给了赵天枢!
“这……”赵天枢和冯九如的请求可难倒王书平了,他在现代时可没搞过演讲啊,连学校辩论会、学生会干部竞选会都没参加过,怎麽能将演讲者那种神韵和气势完美地诠释出来?
赵天枢固然与冯九如是对头,但此时听了王书平闻所未闻的话,还是让两人不由互相看了眼,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