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所在的山脉真好横在安市和大西北的中间,受到了波及,有一部分古墓坍塌了,里面的文物都被泥石冲刷了出来。
古墓还没正式开始挖掘,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知道又有多少文物在此次灾害中损毁。
幸好的是,参与这次考古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大碍,只有几个受了轻伤,已经送回市区治疗去了。
这也就导致,现在参与考古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而地震刚过,谁也不知道有没有余震,多数人都觉得等地震完全过去之后再进山也不迟。
尹老心疼极了,他这次打电话来,就是为了把瞿秋离这个高材生拉过去救急。
现在是要抢救被泥石冲刷出来的那一部分文物。
瞿秋离知道其中的危险性,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接完尹老的电话,给刁小芸把店里的工作安排好,瞿秋离就马上订了动车票,收拾东西出发了。
坐了动车,又转了客车,摩托车,这才到了山脚的临时基地里。
下了摩托车的瞿秋离,一脸的菜色,早知道这样,他还不如自己开车过来呢,尽管多花点时间,也不至于这么辛苦了。
“阿离。”尹老步伐如风,拉着瞿秋离就进了基地,“来得正好啊。”
尹老其实有些感动,也有些愧疚,现在进山,确实不是明确的决定,可他就是放心不下那些文物。
“老师,不用说这么多。“瞿秋离知道尹老愿意为了这个行业贡献自己的一生,而他自己也同样热爱着这个行业。
尹老什么都没说,只是拍了拍瞿秋离的肩膀,神色中都是自豪。
休整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刚亮,一行人就整顿出发了。
加上尹老和瞿秋离,总共有十二个自愿上山的考古工作人员,再加上负责当地负责安保的人员。
总共五六十号人。
原本上山是有能坐一半路程的缆车的,但现在地震刚过,缆车不敢用。
一行人只能背着厚重的行囊,徒步上山。
“需要我帮忙吗?”说话的是负责安保的人员,当地人民子弟兵。
瞿秋离出发之前主动帮尹老分担了一部分重量,这也就导致瞿秋离的登山包现在看起来特别吓人。
瞿秋离还能坚持,他摇了摇头,“不用,你们也都很辛苦了。”
那子弟兵看了一圈,就只有瞿秋离一个年轻人,心中也很是佩服。
再看他长得白白嫩嫩的,就忍不住想要帮一把手。
但既然人家不需要,他也不会过度关心,以免引起人家的反感。
一行人走走停停,过了正午,这才到了年前就建得差不多的考古基地。
之前为了考古工作,修建了几栋小平房以及大棚。
大棚基本上都已经全部被泥石冲塌了,但平房都还是好好的,当初修建的时候,考虑到长期考古需要,地基就打得特别好,现在完全能住人,再来两次地震也受得住。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这一段时间,瞿秋离都只能在这山上当野人了。
整顿好之后,吃了点干粮,他们这十来个考古工作人员都没耽搁,立马投入了工作中。
那些人民子弟兵也没闲着,塌掉的大棚,该修就修,不能修的就帮他们搬走,还有那些被冲刷出来的巨石,他们该挪走的挪走……
现场进行得热火朝天。
瞿秋离已经许久没有趴在泥土坑里,拿个小铲子,小毛刷,小心翼翼的挖土了。
不到两个小时,他就累得直不起腰。
“阿离,你这身体素质不太行啊。”尹老还有心情开玩笑,“你该跟我们这些老家伙学习学习。”
瞿秋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他之前参与过几次考古工作,这次的环境还真是最艰难的一次了。
刚到初春,山里的温度还很冷,为了不影响活动,又穿了防护服,所以里面穿得都不多,冷得不行。
他就感觉那寒气嗖嗖的往骨头里钻。
实际上,这是考古学家,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这样的职业病,但几十年下来,已经习惯了。
瞿秋离很是佩服。
第一天的工作,抢救出来不少的陶器碎片,还有几十个青铜刀币,以及各种银器。
尹老看着那些陶器碎片,心疼得不行,“要是我们早点挖掘,说不一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这些陶器都能保存下来。”
千金难买早知道。
“别这么想,老师。”瞿秋离安慰他,“前期准备工作没做好,挖掘途中也难保不出意外。”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两块碎片,“您看,从这断面来看,应该是早就碎了的。”
只是因为地震,碎得更厉害了而已。
有专业的文物修复专家,复原陶器应该不难。
随着几天挖掘,这片被泥石冲刷出来的墓地总算是有了雏形。
看样子,还是个耳室。
瞿秋离之前去看过盗墓者挖出来的那个耳室,跟这里是一南一北啊,隔了老远。
这该是多大一座古墓啊?
在三千年左右的古代,能有这么大墓地的,不可能仅仅只是有钱人这么简单。
必定是个及其有权有地位的人。
要是墓主人身份明确,估计又要震惊考古界了。
随着地震的事情平息,后续的工作人员陆续进场,瞿秋离这个编外人员倒是闲下来了,时不时去搭个手,帮个忙就行。
这天,万里无云,瞿秋离难得感慨,这里的景色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难怪那古墓的主人要把墓地定在了自己。
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发了个朋友圈。
不到半个小时,蔺向禹的信息发了过来。
蔺向禹:“你在玉钩山考古?”
--------------------
作者有话要说:
两个垃圾下线的事情,不要慌。
银手镯配绿马甲,才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明天上夹子呀,所以会很晚更新。
为了补偿大家,明日更新一万。
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