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让楚庄当场写下来了。
这旁人可没有这种待遇,自己在底下写好了呈上来也就是了。
也就是楚庄身负重名,众人才有耐心看他写。
楚庄来到桌旁,从笔架上选了一只狼毫笔,将词在脑海中回想了一遍,这才沾墨落笔在宣纸上。
“青玉案,元夕”
词牌名一出,楚庄这次要拿出来的词,正式那首被许多人誉为元夕第一词的青玉案!
写元夕的诗词很多,但是既然要拿出来用,那自然就要用最好的!
宇文昌看着楚庄在众人的注视下,依旧没有丝毫的怯场,手中的狼嚎挥洒自如,很有一代大家的风范。
楚庄书写的很快,不多时,整首词便落于纸上。
“快呈上来!”宇文昌催促道。
他想要第一时间目睹楚庄的新词,看看楚庄这个“词鬼”究竟是不是名不副实!
洪达知道宇文昌着急,也没有让其他人上手,亲自捧着了词作过来。
楚庄站在原地,松了松手腕,表情淡然,显然他非常自信这首词能够斩获在场的所有人。
宇文昌看着洪达手中的词,目光微微闪烁。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夕之夜的盛况,描写的是整个场面。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但是却不是没有写景,而是在描述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久吟不衰的名句。
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却给大家留下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得出来。
景人合一,将整个节日的氛围渲染到了极点。
宇文昌的视线停留在最后这一句,神情有些恍然,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坐在龙椅上一阵失神。
这还是宇文昌第一次当着助威大臣的面有过这样的神情。
下面群臣见状,纷纷接头交耳,小声地议论了起来。
“皇上这是怎么了?”
“这词究竟好还是不好啊?”
……
一旁的宇文靖看着宇文昌的模样,微微皱了皱眉,他看着底下群臣,咳嗽了一声,出声提醒道:“父皇,不知道这楚才子的词写的如何啊?儿臣和诸位大臣都想要一睹楚才子新作的风采。”
宇文昌回过神来,他看了一眼宇文靖,又环视了一圈四周,目光在扫过云鸿的时候,微微停留了那么一瞬,随即又很快将视线转移开了。
宫殿内立刻就安静了下来,没有一人敢再开口说话。
这就是帝王的威严。
宇文昌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开口说道:“我大越又要多一首足以流传后世的好词了!”
“又是足以流传后世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