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知子莫若父,皇上虽然朝政繁忙,但毕竟终究也是个当爹的,自己的儿子什么样,他心知肚明。
陈乾一非常了解“疏不间亲”的道理,所以在皇上面前也尽量回避谈论皇子。
本朝太子地位稳固,说起来要从皇后的母族文家说起。
皇后的父亲,文太尉,如今仍在朝为官,皇上当年还是三皇子的时候,先皇为他选了文家长女文含芝为皇子妃。
文家也是百年大族,在先太子惹先皇不满之后,文太尉敏锐觉察到了新的机遇。
于是潜心扶持自己的女婿,加上三皇子本身就是心机深沉之人,从小长在深宫,其母妃乃是先皇后之下最为尊贵的宁贵妃,因此他身份仅次于先太子。
总的来说,皇上之所以能登上皇位,皇后的母族文家功不可没。
当年文太尉作为岳父就曾经明言,若他日后荣登大宝,必须要立文含芝为后,立两人的儿子为太子。
皇上当年是发过誓的。
当然这种誓言放到现在效力微乎其微,也只能算做皇上的良心账。
好在文皇后为人持重,统领后宫二十几年,没有大的行差踏错,配得上一个贤良淑德的美誉,后宫在她的治理下,并没有出现前朝的乌烟瘴气的现象,皇上也省了不少心。
至于太子,皇上和皇后都知道有点德不配位,好在皇上现在还算年富力强,传国之事并不急切。
另外皇上和皇后两人十六岁成亲至今,算得上少年相识,彼此都很了解,也有默契。
关于储君的事两人都有相同的想法,只是都不说出来,名正言顺地保持现状,也不失为稳固国本的良策。
离京已经有五天了,这一日黄昏,一行人进了定远县的驿馆,用过晚饭,各自回房歇息。
太子的房间安排在薛怀仁和侯春的中间,为了便于保护太子,陈乾一在薛怀仁的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