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帝叹息一声,挥手示意夏侯澜上前,然后拍了拍他的手背,“是朕亏待了你啊。”他的这一句话,让夏侯澜心里微微一涩,手也轻颤了一下。
“林相,”常安搬来一个小桌子,把拿来的笔墨还有空白的圣旨放在上面,听了皇帝的话,上前把林相引到了桌子前。
“朕来说,你来写,”明宣帝倚回了床头,闭上眼,轻声道:“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夏启国之训诫,属以伦序,入奉宗祧。内外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合词点首附议,谨于今时祗告天地,深思付托之重,实切兢业之怀,为久远之国计......”
林瀚海竭力忍住手抖,继续写道:“明王皇十三子夏侯修明乃正统嫡出,血亲醇厚,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等登基,即皇帝位......”
明宣帝说完,全场寂静,林瀚海心中有些遗憾又觉得这种结果理所当然,常安收起了圣旨,明宣帝让众人对此事禁言,就挥手让众人退下了。
明宣帝闭上眼睛沉沉睡去,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五天,明宣帝在短短的时间里陪着圆圆和皇后绕着皇宫转了一圈,国家大事都扔给了夏侯灵渊和夏侯澜,反叛军已经被全部秘密处死了,宫里和外城河相通的河水红了两天两夜,百姓皆以为是不祥的征兆,果不其然,两天后,宫里传来了二十七声丧钟,那是大丧之音。
皇宫里的丧钟刚刚敲完,夏启近郊的寒水寺紧接着传来钟声,连绵不断,昼夜敲着,齐齐敲了万声。
明宣帝驾崩之日,群臣集聚,明宣帝在弥留之际让林瀚海宣读了传位诏书,听到传位十三皇子之时,底下的人忍不住发出一声声轻微的惊讶与不解之声,紧接着,常安又在明宣帝的示意下,站出来宣读了另一份圣旨。
这份圣旨所有人都不知道,连林瀚海和夏侯灵渊都不知道,只有跪在旁边的皇后眸中不见惊讶。
这是一道封夏侯灵渊为摄政王的圣旨,上面言道,在小皇帝未能真正独当一面时,国朝所有的事都以摄政王的命令为准,从此以后,小皇帝便需要跟在摄政王身边学习,直到能处理国事为止。
这道圣旨打消了群臣所有的想法,他们一大半的人都以为这是皇上为了让七王爷继承皇位走的一条暗路,毕竟,以七皇爷有一半别国血脉这一件事,皇位交不到他手中,即便是不顾理法,七王爷强硬上位,也是言顺却名不正,这也会成为未来叛党最适合的理由。可如今把小皇子挡在前面,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毕竟小皇子还小,不能理朝事,而七王爷也尊称皇后为母妃是小皇子的哥哥,小皇子年少之时,代之掌管朝政,这太名正言顺了。
圣旨表面听起来无错,只是其中的一句意思是:小皇帝未能真正独当一面时,国朝所有的事都以摄政王的命令为准。这就很值得深思了,能不能独当一面到底谁说了算?既然小皇帝跟在摄政王身边学习,那么自然也是摄政王说了算了。
皇后最先领旨,其余朝臣见状,零零落落的最后都磕头领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