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发现——他并没有那么可怕。
她突然意识到,他以后虽然会成为魔教教主,就像伏凌,以后终会成为太逸真人。可是,伏凌不等于太逸,毗沙摩,也不等于魔教教主。
少年人……有着无限的可能,还可以被教育,还可以被挽救……
一个人最终的性格,是由身处的环境,遭遇的事情,与所受到的教育背景所塑造而出的。
如果她给予他全然不同的引导,不同的教育,引领他走上一条与之前截然相反的道路——
离开幻境之后,他会不会,因此产生动摇?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一定会互相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举世罕见的机会,她甚至可以对魔教教主为所欲为,而他全然无力反抗。
她当然可以对他发泄怨气,怒气,报复他,伤害他,可是——这毫无意义。
既然如此,那么与其一直带来回避,畏惧,消极,利用等负面影响,或许……有些浪费这样好的机会了。
如果她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对他产生一些正面的积极影响,纵然离开幻境……
他会不会可以保留住,哪怕只有一丝属于毗沙摩的心情?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玉襄便忍不住反复思量考虑“毗沙摩?”
毗沙摩听见了她的低唤,顿时应声而答“主人,我在。”
瞧着他一脸乖巧,玉襄慢慢道“……你要走在正道上才行,知道吗?”
而毗沙摩迅速的察觉到了她态度的微妙转变,虽然不知为何,但他本能般的,感觉到了她之前紧紧封闭住的内心,有了些许动摇。
察言观色几乎成了本能的少年,迅速的记住了这一讯息——当他表现的伤心低落的时候,少女的态度便会软化。
玉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对此一无所觉道“我们该继续出发了。”
而一个新的理论,需要用实践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