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变了。”离开王府前,青衣隐卫侧过脸,沉静道。
王有全一愣,微微笑起来,毫无意外说:“这京城平静了那么些年,也是时候该动上一动了,不过且不管如何,咱们只管听从殿下行事便是,不需作它想。”
“公公说的没错。”
青衣隐卫点点头,与王有全抱拳一拜,转身便消失在巷口处。
作者有话要说:
顾芙:顾子修妹妹,白意小姑子
白意:何氏嫡子
第113章
十月初,陆续进京赶考的举子便已纷纷涌入京都,京城里各大酒楼馆院都尽数住满了各地举人,坊市四周的平民巷中也不乏些许因家世良好而购置宅院的富贵学生。
今年的主考官乃是以晋元帝钦点的文渊阁大学士主持,副都御史四位从旁督查,同考官二十余位,皆是进士出身的翰林。其中,文渊阁大学士张北林乃是中立派系的保皇党,并不在诸位皇子之间有多余倾向,晋元帝用起人来自然格外放心。
但随着科举考试的到来,晋元帝对自己几个儿子的态度却发生了不多不少的变化。其中以太子为最,自从宁氏所出的第二位皇后故去,皇帝对太子的态度便一度冷淡许多,在兼国与朝政之上,晋元帝总是有意无意地将事情更多地交给豫王与静王来做,并十分避讳太子插手。
但许是小宁皇后薨逝几月,晋元帝也逐渐从对宁家的厌恶中走了出来,最近几日再看太子憔悴消瘦非常,便又起了恻隐之心,一个心软之下,又下旨将此次科举的监察任务交由太子负责,副都御使从旁协助。
一众朝臣中过半都是墙头草,先前觉得太子谢昭失势,有意往豫王或是静王身边靠拢的人各自心中都陡然一震,再次变作了观望之态,并隐隐有托举储君的意思在。
而随着风向一转,豫王与静王两人先前门庭有多热闹,如今便就有了许多清冷。
谢渠虽心知朝中各个都是老油条,但没想到各种落差竟如此之大,自然是气愤异常,只咬牙冷笑着将那些见风使舵的一一记上名册,想着待他问鼎九五之日,便是这些人的提头来见之时。
至于谢临心中却无多大想法,他上辈子见惯了下头朝臣的作态,并不将他们的讨好或是冷待都放在心上,如今静王府终于清静下来,倒是省了他许多事情。
不过从前段时间的忙碌异常,到如今陡然歇息下来,对其中变化最感到不适的反而却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