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姐儿去庙里求了嵌,回来亲自绣了个蟾宫折桂的小荷包给应凌,应凌欢欢喜喜地戴上出门招摇过市,引得众人无奈之余的艳羡,都道:“应兄好运气。”

应凌小朋友听了一耳朵的好话,这才欢心。

回头这件事就作为趣事在金陵贵妇人间流传了起来,陈氏偶尔打趣着和音姐儿说起两句,也是满带着好笑。

音姐儿当场羞红着脸,待应凌远行上京的时候却也忍不住去送了。

再有应凌的消息就都是高中,会试第九,殿试上凭着出众的长相与还算不错的文采被钦点为探花郎,一日看尽长安花。

殿前作诗,引得陛下欢心,钦点入翰林。

应夫人欣喜若狂,当下便与陈氏商讨起了婚事。

音姐儿往文庙还了一回愿,一连几日都是极为欢喜的。

小夫妻二人婚后要长居京中的,应家给应凌在京中添置了宅院,但婚还是要在金陵成的。

这年音姐儿十五,已在薛府中待了七八年了。

而京中此时也是时局动荡。

正当音姐儿预备着十里红妆,抬着满满当当使人艳羡的嫁妆嫁给她的少年郎的时候,贾家出事了。

原来那日由仪正坐在软榻上翻着账本,薛浔坐在她身边,姑侄两个一个教,一个学,都是兴致盎然的。陈氏坐在一旁翻着音姐儿的嫁妆单子,偶尔吩咐婢女添减两笔,音姐儿伏在炕桌旁教导润姐儿功课、写字,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

忽然听外头一阵局促的脚步声,由仪眉头微拧循声看去,就见薛夫人身边的顺喜脚步匆匆地进来,面带急色:“京里来的消息,姨太太家被人抄家了!”

“什么?你仔细说着。”陈氏一拧眉,见由仪没有表示,便开口问道。

顺喜往地下一跪,道:“是姨太太来的信,说、说京里荣府、宁府都被抄家了,荣府二房的家产倒被返还回来,只是……只是京中境况不好,预备着举家回金陵呢!”

陈氏听了,狠狠拧了拧眉,又问:“那大房怎样?荣府老太君呢?大房的琏二奶奶怎样?”

顺喜道:“信里说,贾家大房的赦老爷被派了流放充军,老太君已不好了,这回正要扶灵回来呢。琏二奶奶……已经去了。临终前将大房的姑娘托付给了宝二爷和宝二奶奶。如今荣府的二等将军爵位给政老爷承袭了。”

陈氏听了长长一叹:“世事无常啊。”

又对由仪道:“咱们不如去鹣鲽苑一趟?这到底是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