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听到崔颂不愿出仕,崔琰自是免不了惊讶一番。

但他很快就想起当初崔颂对何进的评价:

多勇少谋,行事鲁莽,不足与谋也。

这一评价,老实说,崔琰觉得有点过了。

何进虽然宥于出生,不善远谋,但他从一介草民成为权力中心第一人,又得到名士杨赐的亲眼,拜其为师,终究不是蠢人,甚至可以称得上机敏。

崔琰实在不能明白,为何自家从父会对何进抱有这么大的偏见,认为他“不足与谋”?

如果崔颂能够听见崔琰的心声,他大概会默默吐槽:作为一个早死的炮灰,被史书的春秋笔法一勾勒,谁知道真实的何进是个怎样的人啊?

包括他在内,大部分现代人对何进的印象,都停在“不听劝一意孤行结果嗝屁还引狼入室放董卓进来”的无脑形象上,至于其中是否有内幕,何进本人是聪明是愚蠢,一概不知。

因此,出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崔颂对何进的评价就是那十二个字。

而崔琰,出于对自家叔父的拜服心理,不由开始怀疑自己看人的眼光,心想何进或许真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看起来机智其实脑子里住着一条虫,时不时发作一下,做出掉智商的事?

毕竟他家叔父都嫌弃的不愿做官了……而叔父看人一向精准,这何进,该不是真的有问题吧?

崔琰开始对何进持保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