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车夫又把声音压低了些:“以往进城, 便要出示‘准入凭依’, 现在还要搜查,方才老夫瞧见城门口的官兵连村民的菜篓都翻了个遍。”

“看样子, 襄阳王早已将封地治得跟铁桶一般。”庞昱哼了哼,眉头微蹙, “他这般紧张兮兮, 小心翼翼的,恐怕早就蠢蠢欲动,过不了多久就会谋反了。”

白玉堂道:“城门把守的应当都是他的私兵, 襄阳城的正经官兵一个都不见了。”

“只怕城中官员也要么被杀, 要么被囚。”庞昱皱眉道, “朝廷没有收到任何风声, 邻县的官员应当也被他收买了。”

“倒是在预料之中。”白玉堂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襄阳王既然布局已久, 不可能只在襄阳地界有所动作,只怕不止地方,朝中也有不少他的党羽。”

庞昱叹气:“若要将他的党羽一个个揪出来, 也太难了。”

这可比揪出辽国探子要难得多,起码辽人与中原人的长相有一定的差距,而若是汉人被收买,那人的地位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当初有一个兵部侍郎秦鹏年已经是位置最高的那个了,身居高位的官员很少会冒着生命危险通敌卖国的,又不是吃饱了撑的!

然而换成襄阳王却不然,他本就是赵氏血脉,支持他上位和帮辽人做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是卖国之举,前者还可以美其名曰“另立明君”,并不会被百姓多诟病,反正在那个位置上的是赵祯还是赵爵,对他们来说差别不大。

反正都姓赵。

虽说谁当皇帝百姓并不关心,但是于公于私,庞昱都不喜欢襄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