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对傅赫川来说也无异于五雷轰顶。
曹延已经在碧桐电器的成本控制上尽了最大的努力,可即便如此,碧桐电器仍是每天成千上百万地亏着钱。
昶盛集团有一笔六十亿的贷款即将到期,傅赫川本来计划抵押碧桐电器的资产还上,现在显然是完全行不通了。
六十亿,放在之前的傅赫川的眼里不过九牛一毛,可现如今,便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怒气冲冲的,坐在东日证券首席执行官汪绍的办公室里,傅赫川本来是来兴师问罪的,却于无意间发现了藏在这家公司里的更大的问题。
昶盛集团太大了,傅赫川既没时间也没精力一一过目所有事,因此集团下各个子公司的自主权极高,大多数决定都是子公司董事会做主,只有极其重要的事才会上报给集团。
平时总部的人会临时下来抽查检验各个子公司,除此之外,子公司还需要每季度向集团定期述职。
傅赫川本以为这样的管理手段不说天衣无缝完美无缺,起码也是行之有效的,给了子公司一定的自由但不至于太自由,有问题出现时又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更何况,从前傅决在位时也是同样的管理方针。
可惜,当初的傅决率领的是行业内遥遥领先的顶尖级的人才,而轮到傅赫川时,只剩下了汲汲营营贪污成性中饱私囊的酒肉饭桶。
国之将亡,妖孽频出,放在集团里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