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内战了两个月的元正来说,大晋出兵,犹如天降神兵。

那些反对扎鲁的人们很快就与大晋军队联系上了,又得知大王子二王子也在,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然就是干。

北方战事一开始就已经能看出结果。

而皇宫里,此时也在争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子要不要搬家。

皇宫里自然是有东宫的。东宫不是一个宫,而是是一个宫殿群。

作为储君,他从册立的那一日起,就要培养自己的班底。

有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属臣。自己的亲兵亲卫。

理论上来说,这些人就是将来他登基之后第一批近臣。

可是太子体弱,大概是册封日累着了,如今又卧床了。

皇后也实在不放心叫他搬家。

所以这事就悬着。

偏就没人催。

谁能催呢?

倒是太后,八月初一的时候拉着皇后道:“既然立了太子,这太子妃的人选就要开始留心了。太子妃不比别的人,一早就看着,有合适的就要好好培养。不能比先帝时候,那会子乱,先帝也老了。没有一早就看好。幸亏先帝指了你。你是个好的。”

“如今可要认真选,这将来的太子妃,就是未来的皇后。中宫好坏,可是关系社稷的。”

皇后听着这话也是当回事的:“母后说的是,臣妾是该叫人留心起来了。”

“成亲倒是不着急,怎么也要十五六岁。这几年看好的,就好好教养。日后就不出错。”太后笑道。

皇后应了,又谢过太后。

众人听了这话,心里都很复杂。

瑾德妃笑道:“这日子过的真快啊,一转眼就琢磨太子妃了。哎哟,想想皇后娘娘做太子妃的时候,好像就是昨日。”

“是啊,我也觉得日子过的真快。一转眼就过了这么多年。”皇后摇摇头。

“臣妾还记得头回见皇后娘娘时候呢。这可是没几年,就能见着咱们太子的太子妃了。”敏妃笑道。

老人们都回忆了几句往昔。

兰贤妃今日也没唱反调。

太后一边听众人说话,一边扫了一眼坐在后头的云璃:“琼昭仪?你是身子不适么?”

“多谢太后娘娘关怀,臣妾并无不适。”云璃起身。

“哦,那就好,哀家瞧着你不说话,还以为你是不舒服了。”太后笑道。

“回娘娘的话,没有不适,听着姐姐们说往昔的事。臣妾是崇正四年进宫,自然赶不上过去的热闹啦。”云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