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懿那时候十七岁,原本就是北方人,刚到西南,还是高海拔地区,语言上也不通,身体上和心灵上都各种的不适应。

凌秋桑有些早熟,也热爱学习,他没钱,上不起初中,村里人一人给他一口饭吃,把他拉拔到这么大了,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富裕。

他知道施懿是城里来的高中生,于是就想方设法的去接近施懿,想跟着施懿多学一些知识,他也梦想着,有一天能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到底只是半大的孩子,哪怕是有目的的接近施懿,方式也是很淳朴的,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送给原主。

施懿高原反应严重,他就亲自去采药煎药,照顾施懿。

这一来二去,两个孤单的灵魂就成了朋友。

后来,凌秋桑还教施懿骑马,教他方言,教会施懿如何在高海拔地区保护自己。

而施懿,也在少年的陪伴下,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闲暇时期,施懿也会教凌秋桑一些初高中的知识。

友情的变质,就在凌秋桑十八岁这年。

施懿这时候已经二十三岁了,他们这地方偏远穷苦,许多人都没读过书,所以读书人的地位,还是很受推崇的。

在这一年,村里的老人就开始给施懿做媒了。

知青下乡之后,如果回城无望,跟本地人结亲的不少,很多都在本地结婚生子,安顿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