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清初对秧歌之类的民间小戏管制严苛。】

康熙十年,禁内城开设戏馆,将京城“唱秧歌妇女及堕民婆,令五城司坊等官,尽行驱逐原籍”。

四十五年九月再次驱逐京城秧歌妇女,此外还有《禁满洲学唱戏耍》。

上海曾数次严禁花鼓戏,在绍兴师爷传钞秘本《示谕集录》中记录了在福建梅邑一带严禁演唱采茶戏,《禁夜戏示文》更是特意强调“只许白昼搬演古来义夫、节妇、孝子、顺孙故事,足劝人为善者,断断不准夜戏。其秧歌花鼓,尤属非法”

哪怕到了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朝廷对秧歌、花鼓、采茶戏等民间戏曲依然是限制状态,认为“秧歌……无非淫词亵语,为私奔、私约者曲绘情态”,只允许正统戏班子搬演古来义夫、节妇、孝子、顺孙故事,足劝人为善者,并且只允许白天演戏,不准旗人和官员去戏园看戏、不准外官畜养优伶,也只能是万寿、丧殡、张筵、聚会等活动时演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桃花扇》这样描写明末和南明朝廷的戏曲,就显得格外难得。】

天幕放出一折《桃花扇》的戏曲快剪:

才子侯方域,遇见了名妓李香君,才子佳人,你来我往,情意绵绵,情浓之时以题诗宫扇为定情信物,互述衷肠,曲调悠悠,唱的人心都旖旎了;

很快,音乐猛地阴森诡谲起来。

奸臣马士英、阮大铖想要与侯方域结交,通过画家杨文聪故意出资促进二人的婚事,却被李香君毅然决然地怒斥和拒绝,侯方域受到鼓励,一起拒绝了阮大铖的拉拢,却最终被阮大铖陷害,不得不投奔史可法。

节奏声越来越激烈,还伴随着人物的奔跑、逃亡、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