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浅井了意的《伽婢女》之中的第三卷 《牡丹灯笼》,完全是以瞿佑的《牡丹灯记》为蓝本写作的;不过,小说中的人物、场面、背景、风俗,都显出日本的传统特色。三游亭园朝,又将它改为“讲书”,题目则成《怪谈牡丹灯笼》。

这种以明清小说作为蓝本而写作出来的所谓近代型小说,日本人称之为“翻案小说”,也就是“改写阶段”。“牡丹灯笼”也成了日本著名的怪谈故事。

此后,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不少内容也是根据《剪灯新话》改写的。

德川幕府时期,《剪灯新话》在日本的版本“隽刻尤多,俨如中学校的课本”。

1954年,日本学者村上知行出版了《全译剪灯新话》,他在序文之中称赞说:“是颗怪异而美丽的星,辉耀着东洋古典世界的天空。”还有日本人将此《剪灯新话》列入“在中国不被重视,却在日本深受欢迎的十部书之一”。

此后,日本人以此为灵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怪谈小说,也就是“再创作”。

【根据“牡丹灯记”改编的《牡丹灯笼》,与《四谷怪谈》《皿宅邸阿菊》齐名、号称日本三大怪谈之一。】

【除了歌舞伎、新派剧、落语等传统文艺样式之外,电影亦是其重要的活动舞台。日本电影百年以来,特别是在默片时代,与《牡丹灯笼》有关的影片根本不计其数。】

天幕特意把华夏的“牡丹灯记”和日本的“牡丹灯笼”放在一起对比。

“牡丹灯记”讲述的是男子乔生在妻子去世不到一个月,正在服丧期间,七月十五时遇到一位侍女,侍女提着牡丹灯笼,自称金莲。侍女伺候的小姐符丽卿羞答答看过来,一开口就让乔生心神荡漾:“今夜我们二人相遇,说明我俩有缘,妾身愿意自荐枕席,与君共度良宵,”

“如小姐意,这边请。”乔生把二女带回家中,当晚就美滋滋拥着美人共度春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