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言翻开《三字经》,随便找到一句,“曰平上,曰去入。”
宋豆丁连思考都没有,“此四声,宜调协。”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中不偏,庸不……嗯……不易!”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莹八岁,能……我想想,想想……能咏诗。泌七岁,能……嗯……赋棋!”
后面又提问了许多《千字文》的内容。
谁能想到,一轮考校下来,宋豆丁竟然一个字都未错。
周自言合上书,敏锐的目光落到宋豆丁的发髻上,“这些都是你自己背过的?”
“嗯嗯。我哥帮我讲过里面的字怎么读,我就背过啦!”
小孩撑着上半身,像奶呼呼的小狗一样仰着头,等待先生的夸赞。
周自言收回视线,摸摸宋豆丁的脑袋瓜,好像摸了个什么宝贝一样,“真是个值钱的脑袋……”
在不认字的人眼中,笔画复杂的字不亚于鬼画符。
宋豆丁能只靠读音就背过这些文字,这份聪慧非常人所能及。
宋父昨晚握着他的手,说他们家不求大富大贵,只要两个孩子能认字,不被人欺负就好。
周自言怎么琢磨怎么觉得,按照宋豆丁这份天资,只要平时稍加努力,搞不好他们老宋家就要出个状元了。
宋豆丁这个年纪,正是学《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文章的年纪。
既然宋豆丁已经把《三字经》和《千字文》背过,那从这两个开始讲课最合适不过。
讲解《千字文》,不仅要告诉宋豆丁每一句话的意思,还需要将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拆解出来。
从本身含义延伸到词组含义,再由词组扩展到世间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