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风他们来的晚了,挤不进最前面,只能等着前面的学子看完,才能轮到他们。
“咦,这不是夫子吗?”
宋豆丁仰着头随意看时,突然发现墙上挂着一个个牌子,再仔细一看,第二排里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写的不正是‘周自言’么!
文昭一捶拳,“瞧我这个记性,像周表兄这样三元及第的学子,不仅写在堂谱里,还会在外面墙上单独挂一份牌子,咱们何必去挤堂谱,看墙上的牌子也是一样的。”
小小长长一份名牌,上面还挂着一份红缨穗。
豆大的字,刻着‘周自言’三个字。
其下跟着的,便是周自言的籍贯,和所获功名。
虽然只有短短两行字,可那上面的‘三元及第状元郎,享少年极致盛名’,也足够让人艳羡。
此时其他人也注意到墙上的牌子。
每看一个,都忍不住发出羡慕的声音。
“瞧这位,殿试探花郎,后为朔州左布政使……这竟是一位二品大员!”
“……前朝三元及第的女状元,未领官职,入民间办族学,成一方居士。”
“……创‘梅花派’诗词,世称‘梅花仙’……”
“弃文从武,居边疆,守一方城池,未留一碑……”
短短几行字,写尽的便是这些人的一辈子。
他们都是从国子监率性堂走出去的学子,或在文路上一路走到高位,为民请命,或选择武路,用拿笔杆子的手镇守疆土。
不管他们出世还是入世,都已经在国子监留名。
读着读着,好些读书人已经声声哽咽。
他们好像从这小小一方木牌中,看到牌上众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一排一排木牌,有的人已经过世,只留清白姓名于人间,享人间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