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凤姐虽早知道叔叔必有升迁,但也没想到他能封相,一时间不免得意洋洋。但知道贾母对王家渐渐成了四大家族之首这事其实心里多少是有些介意的,倒也没敢在众人面前表露,只是私下和贾琏独处时,难免流露出施恩之意,言语里更带了些轻视不满。贾琏自是积累了不少怨气,只是想到她叔叔如今官拜宰相,自己这官司又确实沾了王家的光才摆平的,只能咬牙忍了。

贾母虽对四大家族如今唯王家马首是瞻稍有些不平,却比谁都清楚,王子腾的擢升对荣国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远的不说,单是贾琏的官司,在知道王子腾拜相前,那忠顺王是何等地咄咄逼人?如今也不得不当之前是在放空炮,放过了贾琏。况且,元春在宫里本就孤苦无依,有个封了宰相的亲舅舅,她的日子想来能好过些,皇后娘娘便是想再给她小鞋穿,也得看看前朝的势力拉锯。想到元春,贾母不仅又有些疑虑,那帖药方子已经献上有数月了,宫里却迟迟没有好消息来,那方子究竟有没有得用?贾琏派出去打听的人说是没有坏处的,可凤姐吃了几个月,也没见她生下个一男半女的,否则,也不必有尤二姐这么个惹得全家不得安宁、提心吊胆的人出现了。

难道那药其实没什么用?贾母心里着急,只得暗暗安慰自己:“当今以孝治天下,可不是琏儿那样的人,如今虽咱们出了国孝,于陛下而言,却还要守父孝的,虽然咱们家的娘娘未能生育龙嗣,但其他宫里的娘娘,也只得等着的。”又想起元春之前吩咐的,和林家多走动,那毕竟是太子的亲舅舅家,他们有黛玉这一层关系在,不趁机多拉拢,难道真让太子一心一意地向着皇后不成?不免又有些后悔,先头贾琏吃官司,他们慌了阵脚,竟想到了钱几栀身上去,说是未雨绸缪,请几栀高抬贵手,却是把家丑露到了外人脸上去。自家的子弟如此不成器,难怪黛玉越来越向着叔叔家了。

便是不为宫里的娘娘着想,贾母自己也是情愿同黛玉处好关系的,毕竟是敏儿唯一的女儿,在扬州的时候,隔着天南地北也罢了,如今同在京城,却除了

年节外几乎不怎么来往,像话吗?

故而宝玉一撺掇,她就打算派人去接黛玉过来小住几天。王夫人正巧也在她屋里说话,笑着对宝玉道:“老爷快回来了,你的功课做完了,这就只想着和姐姐妹妹玩了?袭人才跟我说,把你这一年零零碎碎写的字都收着了,也才那几张,功课还好说,字就写了这点,看老爷信不信你好好念书了呢。”宝玉一听,顿觉泄气。贾母道:“书要好好念,但也要顾着自己的身子,别只是听说你老子要回来了,就匆匆补上,临阵磨枪,又有什么用。”

王夫人又劝贾母道:“先不说宝玉还得补功课,我算了算日子,外甥女家的那位大奶奶,不是这几天就该生了么?他们家想来忙得紧,林姑娘也不一定有空来玩呢。”

贾母在心里一算,倒还真是如此,道:“你不说我还忘了,那也是他们林家这一代的头一个孩子吧,不管男女,也不怪他们家这么重视。要是真就这几天,那林丫头还真没得空来我们这儿。”

王夫人道:“之前遇到忠勇侯夫人,说是见到了林太太,问起来就跟她说孙子孙女儿都喜欢,但我琢磨着,他们一家子肯定还是盼个男孩儿的,看那位葛大奶奶过门也有好几年了,再要强的女人,这么多年没儿子也要着急的,你看看凤丫头,有了巧姐不也没什么用?琏儿该怎么还是怎么。他家二公子定的姑娘是前宰相的孙女儿,大公子这么多年也没个子嗣,还真等弟媳妇进门么?”

贾母是极喜爱女孩儿们的,几个孙女都是她从小养大,但她心里也知道,对于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来说,孙女只是有了孙子以后的锦上添花,要是对普通的农户来讲,儿子更是支撑门户的关键了。确如王夫人所言,葛氏过门已经许多年了,若是还迟迟不能给林征留个后,想来林滹夫妇也不会太满意这个儿媳妇。

她们既然得了这样的想法,听说韵婉生了个姐儿的时候,未免替林家上下失望了一回。恰逢贾政传了信回来,暂时回不得家,宝玉松了口气,便又催贾母去接林妹妹来家里玩。贾母笑着应了,去派人请黛玉,却只带回来林家的管事崔云启,带着添丁散喜气的几样东西,先同贾母赔不是:“老太太,我们玉姑娘说,最近我们家大爷大奶奶新得了一个姐儿,家里头忙得紧,她怕是来不了,请老太太见谅。”

添丁添丁,顾名思义,带把儿的才叫丁,贾母原以为林家不准备为这个姐儿的出生大操大办的,怕他们难过尴尬,去接黛玉的时候也没让人带上贺礼,如今见崔云启连红喜蛋都带来了,只能佯作不知,贺喜道:“原来你家新添了位千金小姐,可喜可贺。”说罢,便命鸳鸯去准备“送粥米”及给林家大姐儿的诞礼,又问,“取了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