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盛蓝恍惚间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身穿洁白舞裙的舞者站在了台上,她的一颦一笑,眸光流转,美不胜收,难以移开目光。
四十分钟的演奏,很快就到了最后一首,今天的重头戏,莫扎特的《G大调第十七号钢琴协奏曲》。
--------------------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失约了,今天给大家发红包。
+
简:我飘了
符*给他一个眼神*
简*瞬间落地*:我开玩笑的
第102章
在音乐中,每个调性都有自己的性格,常见的C大调是一个平稳宁静的调性,像是春日的山谷,舒适晴朗,它的兄弟G大调也是一个性格,活跃而色彩明媚,充满阳光温暖的调子。
调性的色彩不绝对,跟古诗词一样,有不乏乐景衬哀情,但莫扎特这首写于1784年的作品不是那个例外。
准确来说,莫扎特不是例外。
《G大调第十七号钢琴协奏曲K.453》不是简一鸣熟悉的莫扎特1778年,却是莫扎特同样处于成熟期的作品,所以简一鸣对这部作品的掌握程度远比其他时期的更深。
莫扎特的思维很跳脱,不是那种一个主题贯穿始终的音乐家,要是他在花国读书,作文百分百是妥妥的四类文,每次都要被老师点名批评,能入编零分作文典范的那种。
让莫扎特创作,就跟孩子蹦蹦跳跳从家走去打酱油似的,那不是一条笔直的路,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西天取经,路过的猫咪会吸引他的注意力,路边搬家的蚂蚁会让他好奇,低飞的蜻蜓会引走他的视线……如同小孩俏皮的小卷毛,这些可爱的加分项被莫扎特全部写进了他的音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