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寄舟也是清贫人家出身,父母虽然都是耕种的农人,可北边天气寒冷,又时不时的有匈奴小队的兵马南下骚扰,这就导致关寄舟总是在很小年岁之时便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启蒙。
等他念了多年的书,好不容易夫子允许他下场,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回报父母的时候,匈奴却突然开始大肆的进攻,他们的小村子很快就被攻破了。
那时的他才发现,原来真的百无一用是书生!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匈奴的铁骑踩踏过一具又一具村民的尸体,却无能为力。
纵使他拽着父母没命的往前狂奔,拼尽全力的想要逃离,匈奴人的弯刀终究还是到了他们的面前。
可就在他以为他们要命丧黄泉的时候,一名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将军宛若神降,手里的长枪轻而易举地刺穿了匈奴人的心脏,解救他们于水火当中。
那是关寄舟第一次见到镇北侯。
平日里总是听说镇北侯的威名,百姓们都坚信,只要镇北侯在一日,匈奴人的兵马就不可能踏破居庸关。
关寄舟本以为是武将的自吹自擂,可真的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他才终于明白镇北侯为何深受百姓的爱戴。
可就是这样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为大雍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却惨死在了战场之上。
关寄舟根本不相信身经百战的镇北侯会输给匈奴人,可他人微言轻,根本没有机会去调查清楚事实的真相。
他只能通过这件事的获益者去推断。
镇北侯死后,太子被废,皇后名存实亡,柳贵妃一家独大,柳滇升任户部尚书,志得意满。
于是,关寄舟像是引入尘埃当中的一粒小小的灰尘,坚守在了户部郎中这个极其不起眼的职位上,试图找出证据把柳滇给拉下马。
在原本的剧情里,关寄舟也获得了这次监督修建摘星阁的重任。
只不过他并未曾尽心尽力,而是使用了种种劣质的建材,偷工减料,将省下来的银两全部都换成粮草送去了边关,这才使得解汿有足够的资本对匈奴大举进攻,直至彻底灭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