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又看向李见涛道:“恭喜李老弟,又得一员大将啊。不过你们台里,好像B大毕业生很少,小路是中江人?”
路北岑知道,这也是这位卓部长不着痕迹的考量,毕竟这回这片子,除了要在省台播出,还要报送国视和部里,这位卓部长又怎会掉以轻心,她连忙点头道:“嗯,主要是父母在,不远游,国视台的工作机会固然珍贵,但是家中长辈希望我能留在身边,正好中江台给了我这个机会,就回来了。”
“小路说话用词都讲究得很啊!足见中文功底深厚。”
卓部长这话明显意有所指,路北岑一时弄不清其中的门道,却只能先点了头再说。
倒是李见涛瞬间就十分隐晦地给路北岑答疑解惑了:“小路和袁松的稿子,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风格,但是师兄喜欢的那种文字之美,在小路稿件的字里行间,都能有所体现。”
路北岑瞬间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难怪这俩人师兄师弟地亲近得很,但这千阳的片子却是排期在最末尾,更难怪给到她手上的只有一个拍摄大纲,应该是这位卓部长对袁松的稿件并不满意,至于为什么不满意,就显而易见了。
估计李见涛对自己这位师兄也没什么办法,这瓜便落到了自己身上,哈,也说不定是自家这位领导老早就盘算好的,难怪会对自己这会儿才来报到的事,耿耿于怀,估计中间也顶着不小的压力吧。
不过这遣词用句,行文风格上的事儿,那是见仁见智,千人千面,谁又能保证一定能入得了谁的眼呢?更何况眼面前这样一位,明显就是有着明显高标准高要求的领导。
也难怪,李见涛把千阳的片子压到最后,只怕也是在时间上给他这位高标准的师兄划了个框儿吧,任你再怎么挑剔,错过了交片时间,呵呵,还不就是一场空?
那位卓部长今天特意设的这顿晚宴,就是个醉翁之意不在酒,更不在意这顿饭了,一是真的重视;二是作为内行,的确有点着急了;这第三嘛,只怕也是来施压的。
卓部长听了李见涛那话,立即便道:“小路这速度可以啊,稿子已经出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拜读大作啊?”
李见涛正要说话,路北岑却抢先道:“出了个不太成熟的初稿,今天我到千阳转了转,觉得有些地方还需要修整,还请部长容我一晚上的时间,明天一定出稿,到时候我们主任把了关,再请部长审阅、斧正。”
李见涛眼里闪过一丝讶色,却也没再说什么,倒是那位卓部长把路北岑抢了李见涛的话,这点细微的举动,都看在了眼里。李见涛这样的人,到了这时候,不是有把握,绝不会轻易漏话,可见这小姑娘只怕心中还真是有点丘壑的,起码这份谦虚谨慎、精益求精的态度,就让他有些刮目相看。
卓部长看了看路北岑,再看着李见涛道:“小路这是要精益求精,哈哈,好得很,那我就静候佳作了。来来来,大家动筷,小路第一回来,千万别拘束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