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三个条件

隗嚣道:"你转告刘氏,让他安心在此,有我隗嚣在陇,定能护他一家周全.我宁可把自己的儿子送去给刘钰放牛,也不会出卖信任我投奔我的人!"

杜陵道:“大将军的意思,是想送质子入长安吗?”

隗嚣又慢慢坐下,垂泪道:“我的那几个不成材的东西,我怎舍得他们离开父母家乡?只是若不送一个去长安,两郡难免要起刀兵。吾爱吾儿,百姓亦爱其儿女,因不舍隗某一人之儿女,也让数十万百姓之儿女受苦,吾心何忍!”

苏衡摇头叹息,说道:“大将军仁德,亘古未有。那小皇帝怎么如此不通情理?便封大将军做个凉州牧又能如何?岂不是皆大欢喜?非要如此折磨人!逼得人骨肉离散。”

等到苏衡告辞而去,杜陵道:“小皇帝要一大将去见他,如王元、王捷之属,莫非要将其留在身边,以离散大将军之羽翼?”

隗嚣道:“王捷家中有丧事,不宜出行,王元于我屡有定策之言,隗某须臾离不得,让他告病吧,看能不能推搪过去。”

杜陵苦笑道:“大将军已告病未去,王元再告病,怎么说得过去?何况王元一直率军在清水与刘茂对峙,焉能突然生病?这个。。。太假了吧?恐怕会惹得小皇帝发怒,反为不美。”

隗嚣道:“那就让他回来一趟,商量商量怎么应付。”

两人密议不提,苏衡告辞出来,就向城南刘府走去。

苏衡是陇西豪族子弟,儒学名家,被隗嚣请为祭酒,教授经义,隗嚣常与他谈经,两个人在学问上惺惺相惜,十分投契。

因隗嚣本人就是个文士,在他的支持下,陇西人才济济,学风极盛,苏衡只愿隗嚣一直在陇西主事,他便可以安静地著书治学。

苏衡与漆阳刘氏是姻亲,两家走得很近,刘氏寄居在陇西,多承苏衡照顾。

前几日刘老太爷将苏衡请去,说全家要搬到巴蜀,让他代为向大将军辞行,苏衡以为刘家只是客气,感谢大将军的照顾,便满口答应下来。

等他代为辞行之后,去向刘氏回话时,刘老太爷却一直在问:“大将军没说别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