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之后,听闻是阳信长公主亲自走了一趟,二人带着个小萝卜丁一道吃吃茶,用用糕点,这事儿便成了。
变化最明显的,便是刘陵对他的态度虽然依然冷淡,但对和亲之事,多了一份欣然愿往的无畏。
张骞这头正想着,车架外的仆从们又回来来报:“侯爷,公主问还有多久才能见到乌孙的来使,仆答不上来,她便请您过去一叙。”
张骞怕什么来什么,微微叹气:“这附近可有地方能休整?”
“有的,前头有一处丘陵便符合卫小公子说的营地住所之处。”
张骞点头,吩咐队伍到那处停下,寻些干净的水源,生火煮吃食,自己则斟酌着用词,苦心安抚起刘陵来。
事实上,刘陵这种人并不需要张骞的安慰,她只是想套话而已,见博望侯果真什么都不知道,只一心做好大汉和西域之间的沟通桥梁,刘陵便觉得心烦,挥手叫他退下去。
张骞如释重负走开了。
营地内的一切都井然有序进行着。
博望侯巡视查看一番,见有人在高出树梢守着,略微放松下来,矮身坐在一处大石头上歇息,顺便借着充足的日光,继续研读起卫无忧的《生存指南》来。
不多时,有阴影投射在了张骞捧读的书册上,他抬头瞧去,是个抱着瓦罐取水的婢子。
这人长相不算特别出挑,算是温婉舒适的类型,很有些书卷气,是刘彻借着阳信长公主的名义塞在刘陵身边的。因而,张骞特意记住了她。
见这婢女瞧了自己一眼,便往不远处的海子走去,张骞便知道他怕是有什么话要与自己说。
众人都在忙着手中的活计,司马迁带着几个人上周边巡视地形去了。
张骞瞥一眼刘陵的马车,见人缩在里头没动静,也起身追去了海子边。
这时节的绿洲都是生机盎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