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连连点头答应了。

他当然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全写上去,太子形象崩塌对大秦没好处。万一给反贼拿到他的自传借此生事,他九条命都不够砍的。

就比如这回的事情,自然是只会记录到太子问他要随笔看。至于后续关于自传的小争端,就当没发生过。

车队后续在武关停留了几日。

这段时间一些比较重要的奏折有些直接发到了武关,没有去追王上的车架。还有一些紧急的奏折也是发到武关的,所以武关这里挤压了一些公务需要处理。

秦王政留下的几日就是在为这些事情忙碌,把事解决了再继续启程。

因为事情不算多,扶苏大部分时候并不会留下帮忙。秦王政让他多出去走走,见见外头的世面。

扶苏:突然就变成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了。

说起来扶苏上辈子也是有机会去见世面的,就忽悠韩信答应他御驾亲征那回。要不是被王贲劝回去了,他就能一路北出,在边关待好几个月。

此前扶苏只见识过繁华的都城,偶尔为了观察民生还会去咸阳附近的乡县微服私访看一看。不过都城附近再穷困也比其他地方好,这回路上倒是可以找机会见识一下真正的困苦贫穷之地。

数日后王架启程,正式踏入了古楚地。

他们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南阳郡的郡守府所在地宛县。

从武关到宛县其实正在修建驰道,目前还没修建好。不过这条路本身就一直有商队往来,所以虽然还没驰道,但来往倒不是很艰难。

秦楚通商次数多了之后,秦地的商人就在君上的授意下有意识地开始休整道路。

巴清按照扶苏的意思给手下集合的不同商队划分了行商范围,每支队伍各负责一片区域,互相之间可以形成接力。

比如楚国南部的商队发现了什么好东西,不必亲自送到咸阳,只要往北送到下一个商队手里。这样一节节地传递,既能将东西送到,也不会耽误自己的正事。

这种犹如后世快递一般的接力模式非常好用,作为官方商队很少互相搞恶意竞争,配合十分顺畅。

时间久了巴清心思就活泛起来,觉得可以把快递生意做大一些。之后商队就不止传递进贡给君上的东西了,还会替一些富户给远方的亲眷送东西,也会替庶民传递家书。